余承东:鸿蒙OS还不够成熟,现在不到安卓的80%
据说,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近日表示,"我们开始构筑自己的生态,把生态干起来,鸿蒙系统已经投入上亿,体验一直在改善,现在能达到安卓70-80%水平,如果以后所有中国公司都不能用谷歌生态的话,我们这个生态就可以用起来。"
这话虽然字数不多,但包含了几个含义。
1、鸿蒙系统体验现在能达到安卓70%-80%水平。
也就是说,还远没有外界说的那么好,鸿蒙用在手机上,还存在明显的差距,虽然每月、每周甚至每日都在完善,但差距仍非常明显。要知道这70%还是自己估计的,如果放在复杂的软件应用环境中,可能差距更大。
2、鸿蒙已经投入了上亿。(对比一下,那些草台班子开发的低成本操作系统)。
3、鸿蒙开始构筑自己的生态,要“把生态干起来”,而且这个放在了首位,可见生态的重要和难度。
4、最后这句有点悲壮了,这个(鸿蒙生态)“就可以用起来”的前提,“如果以后所有中国公司都不能用谷歌生态的话”,这要到什么程度才能这样,是美国还是我国,全面禁止所有公司“用谷歌生态”?某种程度看,华为对自己能推动鸿蒙生态快速崛起没有信心,很可能华为自己的智能终端(1+8+N)使用鸿蒙操作系统的都不够多。
与操作系统相比,芯片的难度更大,美国最新的措施下,华为自研芯片批量生产基本不可能,甚至采购其他厂家的芯片,都需要先获得美方的许可,这种可能存在,但不是基于华为自己和我国的努力,而是基于供货方(如高通)的努力。
高通并不愿意华为手机因芯片断供停产,因为这样一来,高通芯片少了一个大客户。更重要的是,同为通信专利大户,高通与华为之间的合作变得非常微妙,如果造成了两国企业之间的脱勾,谁也不会受益。如果更进一步,华为在几年内解决了芯片供应问题(可能自己,也可能是和合作伙伴一起,绕开美国技术,或者说无需美国支持),高通反可能成为利益受损最多的企业之一。
关于华为制造芯片的可能,逼急了,三~五年就可以大突破,远不像外界说的,一个小国的小公司,就可以一直卡脖子。以前产业链有分工、有合作,各负责一段,这么做,效率最高,现在你想卡脖子,就要做好被替代的准备。
不过,不管如何演进,今后一段时间,华为的消费者业务都会面临巨大挑战,根本不可能回避。不仅有华为自身的原因,还有华为被中美摩擦裹挟在了其中,不能自拔。
小米、OPPO(一加)、vivo等,已经开始接手华为在欧洲、东南亚等国的智能手机市场,中国智能手机企业的竞争优势并不是“一家独秀”,而是集体突破。打压一家,对最终结果几乎没有影响,全面封杀中国背景的企业,这种决策很难获得全球不同国家的支持。对华为来说,放缓智能手机的增长,从更高的角度,调整公司战略,结果可能更好。芯片是华为手机的核心竞争力的定位,本来就不利于长久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