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链代发包收录,纯手工外链代发就找老客外链吧

站长新闻

您的位置:老客外链吧 > 站长新闻 > 科技 >

百度App:一个日活2亿的产品是怎么炼成的?

文章来源:老客SEO 作者:老客SEO 人气:10 时间2019-08-15 20:10:49

有没有发现,百度这段时间移动端的大动作忽然多了起来?先是宣布投资有赞和凯叔讲故事,接着与快手一起投资知乎,再接着,8月13日,百度官方宣布:百度App日活破2亿了,而且,这些动作不是孤立的,而是有着紧密联系的,这体现出百度移动产品正在排兵布阵,加快步伐。

2亿 DAU意味着什么?

2亿DAU是移动App用户增长的瓶颈,也是超级App的入场券。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微信、QQ、抖音、微博、快手、WIFI万能钥匙日活超2亿。抖音在去年11月进入2亿DAU俱乐部,同一时间,马化腾宣布微信小程序日活超过2亿;微博在去年12月日活首次突破2亿;5月29日,快手副总裁王强宣布快手日活跃用户(DAU)已超过2亿。

2亿DAU是一个重要门槛,但DAU 超过2亿App不等于超级App,要看平台的承载能力,比如WIFI万能钥匙具有很强的工具属性,因此即便DAU达到20亿依然是一个工具。对于微信、百度、微博这样的平台而言,DAU2亿只是一个数字,强大的场景延展能力是成为超级App的基础。

什么是场景延展能力?就是App是否可以在基础功能外延展更多功能,比如微信本来是IM,但后来有了朋友圈和附近的人(社交),公众号(资讯),钱包(支付),九宫格(导航)等外延功能;再比如微博,原先是社交媒体,现在延展出内容消费的超级平台,承载了追星等功能。

百度具有很强的场景延展能力,因为搜索最终是要满足用户对内容或者服务的需求,PC时代百度只是起点,不负责终点,用户搜完即走,百度赚取广告费,但移动时代用户需要一站式满足,发现+满足就变得愈发重要,百度先后上线了信息流、小程序,就是满足用户的内容和服务需求。

百度App前身手机百度App从上线以来都在给内部子业务和外部生态业务导流,但当时手机百度App被当成容器,就像是一个筐,什么都能装,但装进去的产品与手机百度App的关系是十分脆弱的。现在不同了,百度App不再是导流,而是基于百家号和小程序的模式,整合内部业务、生态业务和开发者的资源,各种数据、能力、账号互通的同时“紧耦合”,一方面体验更加一致,另一方面呈现出平台效应。说得更直接点,百度App今天成为一个真正意义的超级平台。

这对百度而言,是比2亿 DAU更重要的事情。

百度官方微信透露,今年春节以来,百度 App 日活半年多增长了近4000万,一个月前的百度开发者大会上,百度App日活用户为1.9亿,1个月百度App日活就增加了千万。在行业都在谈移动互联网天花板已到的时候,百度App能够保持高速增长是非常不易的。很多人想到的原因可能是百度春晚营销这样的活动的拉新效果,然而,如果没有产品侧的支撑,拉来的用户是留不住的。

百度会不会做产品?互联网圈一直流行着一个说法:百度的技术、腾讯的产品和阿里的运营。2017年,马云在云栖大会演讲中说,阿里的技术非常之强大,但是由于我们的商业做得太好了,所以别人认识了我们的商业。百度相反,它一直被外界认为是技术驱动的公司,有强烈的工程师文化,因此不会做产品。真是这样吗?看完本文你可能会有新的看法。

什么叫做会做产品?

产品的本质是满足市场的需求或者说解决用户的问题。什么是好产品?本质看谁能最好地满足用户需求,如何衡量这一点?什么叫更好地满足?看市场占有率,用户是唯一的裁判,而不是专家。

很多大众喜闻乐见的产品,用专家视角来看有许多不足,算不上好产品甚至是很糟糕的产品,比如拼多多在一些人看来有很多槽点,界面很粗糙、商品介绍页很乱、发货很慢、商品不够高大上……然而其目标用户觉得简单易用,因此拼多多在下沉市场一骑绝尘。很多专家用户觉得好的产品,反而不被市场接受,比如罗永浩一直吐槽友商,自认为锤子手机很好,锤粉也这么认为,但锤子市场份额小得可怜。

基于这样的逻辑,我们很难否认百度搜索,是一款好的中文搜索产品,市场份额摆在那里。我也一直在强调百度搜索成功的关键是产品本身将中文搜索做到极致。对百度有偏见的人马上会说,这是因为没有谷歌的竞争啊,但百度在中国从来不缺对手,平均每两年都有一个对手出现,但百度地位从来没有被动摇过。又有人说,我不用百度,我觉得百度不好用,但是,你只能代表你自己,百度在中文搜索的市场份额大概在80%。

产品好与坏不是评论或者评测出来的,不是某一个人或者几个人的看法决定的,而是用户用脚投票选出来的,真正的好产品一定是被广泛使用的产品。

当然,外界对百度一直有一个误会,就是百度是技术驱动的公司,工程师文化,产品能力不行,这个结论的得出,核心原因就是因为百度技术“光芒”太盛,遮住了产品优势。

百度产品力的回归

PC时代,百度的产品能力被外界认可,在中文搜索上,百度大获成功做到“简单可依赖”,这五个字做到很不容易。在搜索基础上,百度推出了贴吧、百科、知道、文库、经验等经典产品,其中贴吧之父俞军被很多人视作是中国互联网产品经理鼻祖,现在他已是滴滴产品高级副总裁,在产品经理群体中曾拥有跟张小龙一样的地位,当时,百度产品力应该是没人质疑的。

移动时代百度后发而至,曾被很多人认为不会做产品,现在,曾经那个会做产品的百度回来了。百度App日活突破2亿的核心原因正是产品。一方面是越来越好用的搜索,基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语音技术、图像识别技术,百度App更好地理解用户需求,更好地对第三方内容整合,尽量让第一条搜索结果就能满足用户,App上展示的结果条数很少,翻页不像网页方便,首条、前三条精准很重要,百度App总经理平晓黎前段时间透露,截止2018年底,百度的首条搜索结果满足了超过40%的搜索查询,其他搜索引擎从未公布过此项数据。另一方面则是不断丰富App的功能、内容和服务,信息流和小程序相继推出就更好地满足了用户的需求。

2017年是百度的一个转折点。我印象很深刻的是2013年到2016年百度非常在意自己的“技术身份”,高调地推AI战略给人“All In AI”的感觉,邀请很多AI技术大牛的动作,更是给业界留下深刻印象。2017年百度开始将工程师文化与以产品为中心的文化锚定,从All in AI 到AI in All,李彦宏当时提出百度新使命是“用科技让复杂的世界更简单”,体现出重视产品的方向。2017年,百度App10.0正式推出搜索与信息流双引擎,“有事搜一搜,没事看一看”的slogan被提出。当然,前些年积累的AI技术很重要,本质是给百度做好产品储备军火库,信息流、搜索都依赖AI技术。

2018年,百度App11.0从双引擎再度升级成综合内容与服务平台,一站式满足用户内容和服务需求,小程序被引入。百家号和小程序,是百度App 日活增长的驱动力,百家号丰富搜索的外延价值,小程序让好地承载内容的服务价值。

而且可预见,百度App依然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一方面百度搜索用户月活7亿+,百度终极目标是将所有搜索用户都转到百度App,百度App优势是有比网页和WAP更好的搜索体验,包括AI交互、小程序、个性化、安全保障等等。另一方面,百度信息流和小程序有更高的天花板,只要能将搜索用户导到App就可以培养用户习惯,增加用户粘性、获取更多时长。

什么才叫真正的产品力?

从百度App的增长来看,产品力早已不是一款产品或者一个功能能够体现的,一个公司产品力体现在如下几个维度:

1、首先是战略:百度的产品战略是以超级App为入口的综合内容服务平台。

2017年百度App10.0开不再定位于移动搜索App,而是形成搜索+信息流双引擎架构,接着基于百家号和小程序两大枢纽,整合内部矩阵App和外部生态资源,实现内容与服务的闭环。在新定位的基础上,产品功能的迭代方向对了,进而具备增长的基础,接下来关键就是在对的市场抓住对的窗口期,落地执行,于是有了百家号对200万作者的各种运营策略,有了春晚营销这样的大手笔。

百度App不是孤军作战,基于百度搜索和百度App的流量溢出效应,百度构建产品矩阵和开放生态。百度跟腾讯一样形成“1+N”的产品架构,1是百度App,是分发入口,N是垂直应用,包括百度网盘、宝宝知道、看多多、百度文库、百度阅读、西番、百度极速版、百度知道、好看视频、全民小视频、百度贴吧等矩阵产品;在生态层面,百度有爱奇艺、好看、梨视频、网易云音乐、知乎、纵横中文网等内容布局,覆盖各个内容赛道;还有携程、有赞、糯米等服务布局。

曾经,我记得百度公布过有13个App用户数过亿,看上去都很强,却没有拳头产品,当时百度采取广撒网策略,现在看来百度产品战略更加清晰了,1+N,百度App是其中的超级平台,有了这样的产品战略,资源如何分配,产品如何迭代,矛盾如何化解,都有了准绳。

上面说的这些就是产品战略,而不是单个产品或者单个功能的事情,做好产品先有对的方向,百度App、矩阵App、百家号、小程序这些都是在这一战略下的落地形式。

2、其次是产品落地:百度具有将产品做好且推向市场的能力。

用户理解、需求分析、数据分析、运营思维、团队协作、项目管理、文档工具等等产品经理的基础能力,可以确保做好产品本身,这些基础能力,百度以及互联网巨头自然都不会缺。但产品力,不是一个功能两个功能证明的,而是要用市场数据说话:拉新能力、留存能力、活跃能力、占时能力、用户满意度和主动推荐指数,这些实际上是市场反馈,如果不能得到市场认可,产品功能再“好”都只是自high。因此,配套的市场推广、内容运营、服务运营以及变现模式,都不能缺位,只有这样才能将好产品真正意义推向市场。

百度App日活破2亿且依然在增长,体现出产品落地能力。

3、再次是产品创新:围绕用户需求百度一直勇于打破常规。

创新是一个老掉牙的话题,但再怎么多说都不过分,因为只有创新才能更好地解决用户的需求,创新是产品之魂。因为对创新有误解,很多产品走了弯路,将黑科技与创新划等号,追求表面不同的形式创新,甚至刻意重新发明轮子。

创新本质是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来更好地解决问题,核心是更好地解决问题,而不是不同。2017年,百度最先推出“搜索+信息流”双引擎,谷歌后来跟进,搜索引擎行业都在做双引擎,这表明百度的思路是对的。搜索引擎的本质是内容分发,用户需要的不是搜索,而是答案、内容和服务,百度围绕用户需求,不局限于表现形式,推出双引擎模式——当时百度在搜索引擎中做信息流是被很多人质疑的;曾经百度做贴吧、知道、百科也被人质疑,说当运动员又做裁判;百度推出带屏智能音箱又有很多人说“音箱带屏是伪命题”,但百度都是从用户需求出发,不拘泥于现有形态。

4、最后是产品闭环:百度做产品本质是在做内容服务生态的闭环。

产品早已不再只是功能、交互和界面的PK,很多人说罗永浩是一个好的产品经理,我对此有不同看法,真正强大的产品经理不会过度关注设计、交互这些层面的具体事情,而是应该从认知层面不断提升自己,去分析、洞察和挖掘用户需求,从战略、模式、运营角度对用户需求进行解决,就像小米手机,就不只是一个小米手机或者MIUI,而是有一整套商业模式和小米生态在支撑。

百度App的产品力也不是体现在你我可以在App上看得到的功能层面(当然,这些也是局部体现),百度搜索首条结果如何提高满足率的?百家号如何产生优质内容?小程序如何越来越多?背后都有我们看不到的持续运营,这是百度内容+服务生态闭环的基础。

内容+服务的闭环生态,比功能本身更重要:产品功能对手可以抄,产品形态会不断迭代,产品本身有生命周期,但生态却难被复制,会不断进化,会持续繁荣。百度内容+服务的生态,即可以让产品功能如搜索成功运转,又可以反哺一些功能创新,比如小程序+百家号就会产生内容付费的需求。

企业通过产品解决市场需求,科技企业的不同是通过技术来做产品。科技公司基于新技术,发明新产品解决问题,但不能因此止步不前,因为一定会有新技术、产品和模式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这就是对手的机会,而且新的技术、产品和模式真的是日新月异。正是因为此,科技公司永远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垄断,唯有持续地在技术上投入,不断基于技术创造新产品或者让已有产品持续迭代,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百度是一个生动的案例。

联系我们

在线服务 外链咨询 二维码

扫码添加微信:juxia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