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将GPU推理在商业化场景全量落地,机器成本优化超20%
机器之心发布
机器之心编辑部
快手商业化进程开始加速,这对底层计算能力提出挑战。快手决定将 GPU 推理在商业化场景全量落地。
据官方披露,快手日活已超 3 亿,直播日活达 1.7 亿 +,快手之夜单场活动快手官方直播间累计观看总人数就超过 9000 万。随着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张,快手商业化进程也随之加速,单场直播最高成交额 12.5 亿,8 月电商订单总量达 5 亿。巨大的商业价值和潜力吸引越来越多的广告主来到快手做营销。为了应对日益激增的营销素材,快手不断提升底层计算能力,率先将 GPU 推理应用到大规模稀疏场景中,在提高机器性能、节约成本的同时,为广告主提供了更加有效的营销效果。
2019 年开始,快手商业化进程开始加快,底层计算能力持续面临挑战:
- 一方面,随着业务的发展,业务形态越来越丰富,流量越来越高,广告主对推荐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模型变宽变深,算力的消耗急剧增加;
- 另一方面,在广告推荐场景下主要使用 DNN 模型,涉及大量稀疏特征 embedding 和神经网络浮点运算。作为访存和计算密集型的线上服务,在保证可用性的前提下,要满足低延迟、高吞吐的要求,对单机算力也是一种挑战。
上述算力资源需求和空间的矛盾,如果不解决好,对业务的发展会带来很大的限制:在模型加宽加深前,纯 CPU 推理服务能够提供可观的吞吐,但是在模型加宽加深后,计算复杂度上升,为了保证可用性,需要消耗大量机器资源,导致大模型无法大规模应用于线上。
目前行业比较通用的解决办法是利用 GPU 来解决这个问题。GPU 本身比较适合高吞吐、对延迟不太敏感的计算任务,在业界应用中,主要用于图像、语音或者离线训练等场景。
对于推荐、广告等场景使用的大规模稀疏模型,我们需要解决如下挑战:如何在保证可用性、低延迟的前提下,尽可能做到高吞吐,同时还需要考虑易用性和通用性。
业内一般会使用 TensorFlow 进行训练,在 GPU 场景推理时,则会选择 TensorFlow 或 TensorRT。对于 TensorFlow 和 TensorRT 的结合,常见的做法是利用开源工具离线将 TensorFlow 模型转换到 ONNX 模型,然后从 ONNX 模型加载,这引入了更多的中间环节,当 ONNX 不支持 TensorFlow 的某些 Op 时,转换会失败。这限制了模型的结构,也导致训练好的 TensorFlow 模型无法直接以端到端的形式应用于线上。
快手借鉴业界经验,从实际业务出发,围绕大规模稀疏模型场景,针对发挥 GPU 算力和 TensorFlow 与 TensorRT 的结合易用性,进行了一系列技术上的探索和尝试。
融合 CPU、GPU 各自硬件优势
快手在硬件部署时就充分考虑了硬件特点,融合不同硬件的优势。在广告推理场景下,CPU 适合大规模稀疏特征 embedding 访存密集型任务,GPU 适合进行 DNN 这种大规模浮点运算的计算密集型任务,以此实现 CPU 和 GPU 的高效率配合。
于是,快手从多个业务的推理服务中选取典型的服务,简化场景,提炼出核心计算过程,尝试不同的 GPU 卡进行压测,综合考虑硬件的特性、成本以及业务的发展情况,确定机型,对齐算力需求和硬件能力。
保证易用性,实现训练到推理端到端
结合 Tensorflow 的高可扩展性和 TensorRT 的高性能,快手在线进行 TensorFlow 模型到 TensorRT 模型的转换,基于 TensorRT 推理专用引擎的高性能,加速 DNN 计算,保持 TensorFlow 模型的训练和在线推理以端到端方式进行。
计算流水优化,提升硬件利用率
快手利用多 cuda stream,同时运行多个 Compute Engine,增加 GPU 有效工作时间的占比,使每个 Compute Engine 对应两条 Cuda stream,优化了 H2D 数据传输到 GPU 计算的流水:
自动对 TF graph 做裁剪,减少重复计算和内存拷贝,不断优化 CPU 到 GPU 的流水(比如对 user 侧 embedding 在卡上展开),达到算力均衡。
灵活配置,降低成本提升集群算力
为了降低每块卡的单机成本,快手采用单机双卡的机型,基于容器化隔离硬件资源,实现灵活分配。为了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快手通过 docker 将一台 GPU 服务器虚拟化为 2 个实例,通过 cpu manager 降低跨核心调度导致的性能损耗,进而保障服务容器化后的稳定性和性能。
对于大规模稀疏场景,模型占比中较大的是 EmbeddingTable,可能达到 TB 级规模,单机内存无法容纳,所以一般会将部分的 EmbeddingTable 以哈希的形式打散并保存在其他分布式节点上,在线推理时再通过稀疏的特征拉取参数。但带宽放大明显往往最先成为瓶颈,极大地限制了 Predict server(GPU 节点)算力的发挥。
结合场景和模型的特点,快手也进行了针对性的设计和优化。
在推荐广告场景中,每次请求针对一个 User 和 N 个 Item 进行预估。如果将 Item 的特征放在分布式节点上进行 embedding 计算,单次的数据通信量相较 User 特征会被放大 N 倍,通信带宽会成为 Predict Server 和 Emp Server(分布式计算节点)之间的瓶颈。
快手将 User 特征的 EmbeddingTable 和 Reduce sum 运算放在 Emp server 上,一方面可以利用相对廉价的 CPU 资源分担内存和算力需求,另一方面 User 特征不存在网络通信放大的问题,对带宽的压力要小得多。而将 DNN 等浮点数运算密集的逻辑保留在 PredictServer(GPU 节点)上,这能够充分利用 CPU 节点,结合 CPU 和 GPU 的优势,保证大规模模型的线上应用。
2020 年,GPU 在快手商业化在线服务中实现了 0-1 的突破,GPU 在商业化在线推理服务中全面落地,形成 CPU 和 GPU 的混合集群,根据算力需求匹配机器,实现机器成本优化约 20~30%,在成本不变的情况下,为广告主提供更加高质量的营销体验和收益。
相关文章
-
李开复:未来几年,中国最赚钱的工作是什么?
文章来源:老铁商城2019-10-29 -
2019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
文章来源:老铁商城2019-10-29 -
科学家为什么钟情艺术?因为数学和绘画、音乐有相似的美感
文章来源:老铁商城2019-10-20 -
价格上涨“劝退”用户,奈飞为何逆流而行?
文章来源:老铁商城2019-10-18 -
王思聪“股权遭冻结”又上热搜!王健林当初给的“练手资金”还好吗?
文章来源:老铁商城2019-10-18 -
滴滴宣布开放城市交通指数数据集 助力交通领域科研发展
文章来源:老铁商城2019-10-18 -
A16Z合伙人:那些“连错都谈不上”的技术预测
文章来源:老铁商城2019-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