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大战打响:红包还是20亿,为什么套路却越来越多?
双11的千层套路
距离2020年11月11日还有大半个月,双11的战役在昨天0点已然打响。
有人在直播间蹲薇娅李佳琦的爆款商品,有人掐着点付了定金,有人还在苦苦计算双11比正常期间的价格到底便宜了多少,然而越算脑子越乱……
从2009年到如今,双11的声势越来越浩大,套路也越来越深,满减、订金、预付膨胀、红包、购物券、尾款、赠品等规则层出不穷,乱花渐欲迷人眼,让人不禁开始怀念那个直接打5折的年代。
购物券这个概念是在2015年双11出现的,这所谓的购物券听着划算,实质上还是满减的套路。2016年双11也只是增加了天猫积分兑换红包等玩法。
从2017年开始,套路明显多了起来。
有每天可领3次的超级红包,主要面额为0.5元、0.8元、1元、2元、1111元,以及各种话费券、会员券,当然,大部分人领到的红包不超过1元钱,被1111元红包砸中的只能是天选之子。
另外,还有被称为“史上最好玩红包”的火炬红包,好友之间互相点亮即可得红包。不得不说,这一年的火炬红包还是很良心,认真玩了的人都有几十元的大额红包。
除了红包以外,又新增了捉猫猫等新奇玩法,为了领个红包,必须先玩一轮游戏,满满都是套路。
也正是从这一年开始,在双11买东西不仅要计算能力过关,还要做对商家出的“阅读理解”,买N免一、订金膨胀、店铺签到领券、叠加优惠……让人直呼头晕。
2018年双11,“战队大法”横空出世,于是出现了这样一种场景:朋友圈、微信群频繁出现各种花式求赞,八百年不见的老同学突然向你打招呼求点赞。
2019年双11,人们纷纷化身“施工大队”,开始疯狂组队盖楼,为了那十几块的奖金,一个个都拼命拉人,把楼盖到高达几千层。
今年,双11的玩法变成了养猫。
每年的双11套路都让人叫苦连天,然而每年都有人前赴后继。
市场竞争越激烈,套路越复杂
现在,出现了这样一种趋势,每到双11来临之际,就有人将各种产品的折扣信息制成表格,以便于比价。
护肤品、化妆品之类的价格计算,精确到X元/g,或者X元/ml,抽纸的价格计算,更是精确到X元/张。此情此景令人哭笑不得,想比个价,已经这么难了吗?
在经济学里,有一个说法叫做“价格混淆”,大意是指,复杂的定价规则会造成消费者的比价困难。
例如,一支钢笔,A店打5折,B店打6折,价格孰高孰低,一眼便能看出。、
假如同样的一支钢笔,A店100块钱一支,B店120块钱一支,但是打8.5折,并且全店购满150再送一盒墨水,这种情况下,要对比价格就相当困难了。
在这种复杂的定价模式中,商家的确给出了折扣,但消费者却要花更多时间来研究实际价格,既不利己,也不利人,为什么还会盛行呢?
要知道,并不是所有消费者都有耐心去计算比较价格。
在上文的第一种情况中,几乎所有人都会购买A店的钢笔,然而在第二种情况下,A店和B店的生意却旗鼓相当,两家店都可以赚得一定的利益,不至于某一家垄断市场。
“价格混淆”是一种回避直接竞争的手段,然而,在市场中,竞争永远不会结束。
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定价模式总是会相互模仿,并且在对方的基础上把价格定得更低,企图占领市场。这样下来,市场的定价模式越来越多,并且往往在大型促销活动时,多种活动规则并行。
把上述说法中的商家、企业,换成大型电商平台,同样适用。
假如A平台推出百亿补贴,B平台推出两百亿补贴,用户纷纷弃A投B。假如A平台发起盖楼活动,B平台发起捉猫猫活动,一个个烟雾弹扔过来,用户们一时之间反而难以选择。
当市面上的竞争者越来越多,企业定价的复杂程度也会直线上升,电商平台的自然也会在玩法上推陈出新,想尽办法与竞争对手产生区别。
战线越长,剁手越疯狂
双11的套路不仅在增加,战线同样在拉长。
最近,天猫还发布消息,称“光棍节”变成了“双节棍”。也就是说,大家可以过两拨剁手节,11月1日-3日为第一波,11月11日为第二波,比往年多了3天。
20号的零点刚过,已经有人蠢蠢欲动,付了好几波订金。一夜之间,光李佳琦和薇娅直播间的销售定金,合计就超过了10亿,直播销售额更是奔70亿而去。
很明显,双十一的气氛越来越浓,这给千万消费者带来了强烈的刺激,就连平时几乎不网购的人,也生怕被别人落下,到处抄作业。
而预售这种方式,就是双十一拉长战线的完美产物。
从平台的角度来看,这能够减轻双十一当天瞬时流量带来的压力,让物流系统做好相应的准备;从商家的角度来看,这不仅能够让仓库提前备货,还能提前锁定消费者。
另一方面,当周围人每天都在讨论付了几笔订金、哪些商品有大力度优惠时,也是在不断地、反复地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消费者可以在这段时间内,好好考虑要不要下单,由于订金大多不超过50元,给人一种商品十分便宜的错觉,很多人都控制不住自己的双手,等到付尾款时才后悔莫及。
一笔接着一笔的订金付款,一个接着一个产品种草,积少成多,商家和平台让你疯狂剁手的目的就达到了。
把商家和平台这些套路层层拨开来看,他们的目的永远只有一个,让你失去理性,疯狂买买买。
买买买,有什么不对吗?
说到这里,笔者不禁想起一句电影台词:我们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同样的,尽管我们洞悉了商家的套路,也无法保证自己在购物时全然理性。行为经济学里都说了,人的行为不是百分百理性。
有人死守钱包,分文不出;有人为了省钱,恨不得做一个函数表,建立一个数学模型;也有人丝毫不在乎什么优惠折扣,只管花钱……
人类的消费偏好本就多种多样,没有什么对错,只有一个原则:量力而行。
换个角度想,不买立省100%,买了也许能收获快乐。
相关文章
-
李开复:未来几年,中国最赚钱的工作是什么?
文章来源:老铁商城2019-10-29 -
2019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
文章来源:老铁商城2019-10-29 -
科学家为什么钟情艺术?因为数学和绘画、音乐有相似的美感
文章来源:老铁商城2019-10-20 -
价格上涨“劝退”用户,奈飞为何逆流而行?
文章来源:老铁商城2019-10-18 -
王思聪“股权遭冻结”又上热搜!王健林当初给的“练手资金”还好吗?
文章来源:老铁商城2019-10-18 -
滴滴宣布开放城市交通指数数据集 助力交通领域科研发展
文章来源:老铁商城2019-10-18 -
A16Z合伙人:那些“连错都谈不上”的技术预测
文章来源:老铁商城2019-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