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股价暴跌背后,烧钱得来的高市值真的是虚高吗?
近日拼多多发布公告,拟发行8.75亿美元可转换优先债券,随后股价应声暴跌8.4%,约33亿美元,折合人民币将近235亿元。可即便如此,拼多多的市值依然高达363亿美元,相比发行价格还是要高出一些。而就在一个月前,拼多多的股价刚刚经历了一轮上涨,市值逼近400亿美元,超过了百度、小米、网易。
拼多多之所以能崛起,就是因为其在阿里和京东的缝隙中将最后的互联网红利收入囊中,特别是三四线城市以及农村的低消费群体,可以从拼多多上以低价格购买商品。其实,在拼多多刚刚上市的时候,就有分析师认为其存在价格虚高的问题,但是当时其一经上市股价就暴涨了40%,一年多来,继续增涨了将近8%。
拼多多是如何崛起的?
拼多多采用的是拼购模式,先是与平台商家谈一个优惠的价格,然后再发起拼团,只要拼团购买的人数能达到一定的要求,该产品就会按照事先的约定,以低价购售卖。不同于之前的团购,这种模式只需要几个人拼团就可以,操作起来方便灵活。对于大多数的消费者来说,吸引力和诱惑都很大。
特别是拼多多与腾讯微信建立了很好的合作关系,用户可以在微信内发起拼团,并且可以轻松地在朋友、熟人、圈子里进行传播,凭借真实的社交关系,大家可以快速实现拼团,因此拼多多的订单数量也就水涨船高。在短短四年内拼多多便快速崛起,成为仅次于阿里巴巴、京东的第三大电商平台。
从市场和营销的角度来看,拼多多主打的低消费人群,刚好是淘宝、天猫、京东、唯品会、苏宁易购、网易考拉等主要的电商平台用户之外的消费群体,他们数量庞大,虽然消费能力有限,但是需求量很大。在阿里、京东们还在积极争夺一二线城市的高端消费人群的时候,拼多多就凭借敏锐的嗅觉,在这些用户群中积极进行运作,三四年就积攒了超过4亿的用户,商业价值颇高。
此外,拼多多的营销实力也很强悍,赞助各大知名综艺节目、品牌产品,获客成本也是远低于一线电商平台,比如京东在2016年获客成本为142元/人,2017年为226元/人,唯品会2016年获客成本为185元/人,2017年为516元/人。而拼多多在2016年的获客成本仅为10元/人,2017年为17元/人,再加上庞大的消费人群作为支撑,只要肯花钱,短时间内能发展起来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烧钱真的有用吗?
虽然拼多多的用户群很大,活跃人数达到了4.18亿,一度超过了京东的3.05亿人,可是这几年的拼多多却是一直都处在亏损之中。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扩大。在2018年三季度,拼多多的市场营销费占比达到收入的92%,在第四季度达到了104%,平台用于促销补贴活动和品牌推广的销售费用就高达60亿,同比增长超过了699%,可以说拼多多的用户有很大一部分是利用金钱堆积起来的,这都是用亏损换来的。
从行业用户的对比来看,阿里巴巴的用户主要是看中了平台的品牌影响力,京东的用户则是看中了其物流优势,配送体验度高,而拼多多的用户则多是认为平台产品便宜,冲着性价比来的。而这一类型的用户对于平台的忠诚度最低,只要再出现一个平台产品价格更低,他们则大概率会转移到那个平台。因此,拼多多平台的4亿用户,质量并不高。
在发展中后期,拼多多自然还是会与阿里巴巴、京东进行平台竞争,就拿现在来看,拼多多每天都要花费大量的资金用于用户补贴。比如苹果新上线的IPhone11,拼多多就拿出百亿来进行补贴,每件产品的优惠可以达到500元到900元,用户不用担心产品的质量。这还不是问题,问题是拼多多不能常年都花费如此巨额的资金来给用户补贴,在没有实现盈利之前,持续的高额补贴将会使得拼多多不堪重负。
此次,拼多多发行的可转换优先债券就可以看出其存在的问题,拼多多目前可能已经开始缺钱了。而且资本市场的回应也是十分干脆,拼多多股价暴跌,这也是必然的。烧钱得来的,终究还是要还回去的。
拼多多的未来将会如何?它能与阿里、京东抗衡吗?
拼多多虽然采用的是一种新型的电商模式,并且还得到了微信的支持,可是市场是有限的,发展瓶颈已经到来。在拼多多平台用户达到4亿之后,想要再有增长就已经比较困难了。其与阿里的用户重叠率达到了80%,在其将近4.2亿的活跃用户中,仅有7000万人没有安装淘宝App。随着阿里的运营逐渐深入,拼多多的和用户红利触顶之后,想要再有高速的增长已经是比较困难了。
而对比国外的沃尔玛、亚马逊等平台,它们在产品选择上自由度很高,推出的付费会员模式很受欢迎,运营的灵活度很高。而且亚马逊的盈利虽然是常有波动,可是平台的现金流一直都处于增长状态,反观拼多多则很难获得足够强劲的自由现金流支持。如果黄铮强行在资本市场进行操作,很可能会重蹈现在的覆辙。一旦拼多多与阿里、京东进入强对抗状态,必然会受到打压,这并不是一件好事情。
笔者认为拼多多的崛起是电商市场发展的必然,前期虽然可以通过烧钱得到大量用户,可是一旦到达一定的瓶颈,就很难再有较大的发展。而从商业的本质来看,拼多多与阿里巴巴、京东等相似,都是电商平台,提供商品的售卖服务,未来的竞争必然会更加的激烈。烧钱得来的高市值泡沫,必然会被慢慢“挤破”,踏实运营才是王道。
相关文章
-
李开复:未来几年,中国最赚钱的工作是什么?
文章来源:老铁商城2019-10-29 -
2019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
文章来源:老铁商城2019-10-29 -
科学家为什么钟情艺术?因为数学和绘画、音乐有相似的美感
文章来源:老铁商城2019-10-20 -
价格上涨“劝退”用户,奈飞为何逆流而行?
文章来源:老铁商城2019-10-18 -
王思聪“股权遭冻结”又上热搜!王健林当初给的“练手资金”还好吗?
文章来源:老铁商城2019-10-18 -
滴滴宣布开放城市交通指数数据集 助力交通领域科研发展
文章来源:老铁商城2019-10-18 -
A16Z合伙人:那些“连错都谈不上”的技术预测
文章来源:老铁商城2019-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