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开芯片瓶颈,云手机会是出路吗?
文/王新喜
日前华为鸿蒙操作系统2.0的发布,再一次引发了业内热议,但对于当下的华为而言,最迫切需要解决的不是操作系统,而是芯片。日前继美光宣布对华为断供之后,三星和海力士两家企业相继宣布在9月15日之后将不会给华为提供芯片等零部件,在台积电无法给华为提供芯片制造之外,全球三大存储巨头也全部不给华为提供存储芯片。华为将面临着处理器和存储芯片这两大核心零部件同时断货的局面。据业内透露的情况是,现在华为已经存储了大量的芯片,其中存储芯片华为还可以支撑两年,而微处理器芯片,华为最多只能支撑半年。
何谓云手机?
因此,华为必须寻找替代方案。在不久前,华为主导的鲲鹏云手机公测了,在不少人看来,云手机是当下华为选择的一条绕过芯片的突围之路。华为鲲鹏云手机未来很有可能会取代现在的实体手机,而且还能顺便化解缺芯难题。但事实上真的如此吗?
所谓“云手机”,就是手机只需要一个屏幕,而最关键的内存、芯片、硬盘等配置,都统统放在远程的云服务上。你操作云手机,云手机将向远程的云服务器发出申请,在云端打开相应的APP,实现海量运算和信息存储,最终将画面通过网络投射到云手机上。
换句话说,云手机的内核就是无芯手机,把原本手机处理器的算力交给了服务器,手机只作为接收终端和网络设备,这样就能将手机硬件的要求降到最低,手机将成为“云+5G网+显示屏”三位一体的全新设备。
有人提到了云手机当前面临着两大市场痛点,其一是,云手机已经有人在做,比如蓝光云、多多云等,但用户大多为游戏玩家,活跃用户始终没有达到千万级,事实上,在今年4月,百度也发布基于自主研发的ARM服务器的百度“云手机”产品,旨在让用户摆脱硬件的制约,使中低端设备也能流畅运行大型游戏和应用。但目前的现状来看,消费者对市场上的云手机的认可度并不高。
2.云手机对网络的依赖性与传统手机相比更强,想要手机流畅、数据画面同步,宽带需要达到千兆以上的速度。
就现在而言,5G网络的稳定性与覆盖的全面性是关键,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把5G网络全面铺开,同时需要运营商降费提速。
尽管距离5G网络全面铺开还需要一定的时日,不过华为有其本身的优势。
其一,华为云手机无论在技术、品牌受关注度以及用户群体规模都更大,它有机会将用户群体从游戏玩家扩展到更广泛的用户群体,做大市场蛋糕。
其一,得益于华为先进的5G技术,它有能力推动5G网络的建设与普及,而运营商降费提速也只是时间问题。网络延迟缩小以及带宽带速的提升,将为云手机未来的普及提供了无限的可能。5G 的理论传输速率可以到达10Gbps,延迟只有1毫秒,完全可以满足云手机的需要。也就是说,华为云手机的本质是将5G网络网络的优势效应放大,利用云服务、云空间来代替芯片的作用,以实现摆脱高端芯片的性能限制。
即云手机对手机芯片的精度要求不高了,但前提是我们国内现有的光刻机技术能完全能够满足云手机对较低性能的芯片制造的要求。
云手机换了跑道,但不能解决缺芯难题
我们知道,传统的智能手机,由芯片提供核心性能与算力,是智能手机的大脑。智能手机一直在追求更小nm级的芯片和更快的通讯体验。但是,云手机其实是换了一条跑道。
从目前来看,华为手机为中高端手机,麒麟芯片是5-7纳米,而能生产5-7纳米芯片技术的目前在世界只有美国高通,三星、台积电3家。其中给华为生产供货的厂家台积电核心生产技术有美国技术在里面,只要台积电再给华为生产麒麟芯片就会受到美国制裁。目前国内最生产芯片最高的技术才28纳米,台积电生产技术能生产出5纳米芯片,差距太大了。
相对于传统智能手机,云手机是物理手机的极好延展应用,不需要高性能的芯片、内存的支持,也能完成传统手机的大部分操作。从某一个角度来说,这其实也是投屏。它的优势还在于,重量更轻、耗电更小、无需担心手机丢失,因为你的资料都在云端。
在第一手机界研究院院长孙燕飚看来,云手机是在手机产品形态发展过程中,向前再次跨越了一步。而云手机原本最佳的推进点,应在中国5G网络做到全覆盖的程度,这样云手机才会被更多的消费者认可。
可以说,云手机摆脱了之前的线性玩法,不再是追求更小nm级的芯片性能,挤牙膏式推动性能优化,而是云端无缝连接,不需要什么配置,摆脱了硬件性能的竞速。随着5G技术的成熟,云手机未来有能力运行现在的应用和大型游戏,给云游戏市场与智能办公等领域带来新的想象空间。
但是,这个时候的悖论在于,5G时代,依然需要芯片对5G无线复杂信号传输进行编解码,这需要很强大的功能。因此有业内人士提出质疑:即便可以忽略Offline、隐私因素以及其它的情况,将云端的体验做到和本地计算和存储一致,但是收发、显示海量的数据,拍摄海量图像以及玩游戏从云端获取画面、上传云端等均需要计算,理论上通过云端可以把CPU、GPU的大部分压力转移到BP和特定的Codec上直接编解码收到的网络数据——数据吞吐越多,计算量越大,而在不压缩的情况下数据流只能被转移而不能被消灭。
因此,云手机或许是一条打破当前芯片瓶颈的新路,将算力、存储、服务上云,但并不代表着云手机就完全不依赖本地芯片的算力。未来使用实体云手机,图像从云端传送到手机当中,也需要CPU、GPU进行处理。
只不过,我们如果从手机未来持续进步的方向来看,手机对计算能力要求降低或许是趋势之一,它可以做到对CPU、GPU没有那么依赖,至少,基于云传输的文件和图像可以轻松处理。
而对应到PC设备,云电脑已经在持续发展之中,而云电脑可以将 99%以上的算力都放在云端,对用户终端设备的性能几乎没有什么要求——用户只需一个小巧的联网终端设备,接上显示器和输入设备,就可以像在传统 PC 一样访问专属桌面、个人应用和各种数据。
从这个趋势来看,未来手机会不会也也有着同样的走势?即终端硬件本身只是作为一个信息采集的屏幕存在,没有复杂的本地功能,极低的CPU与内存,手机读取数据的快慢不再依赖芯片而是依赖服务器的功能与网络,而随着AI视觉、AI语音等技术的发展,这种信息采集能力会逐步强化,到这个时候,手机或许不需要太高的运算性能,可以绕开对芯片算力与性能要求极高的瓶颈。
总的来说,云手机是一个值得尝试的创新方向,但它当前还很难解决华为缺芯的难题。从目前来看,华为云手机只不过是一款云上服务器,主要是面向企业客户,提供部分移动应用虚拟运行环境,应用于办公与云游戏等场景之中,但还不能替代主流智能手机的作用。
从芯片性能的发展进程来看,目前还未到瓶颈时刻。虽然现在7nm已经迈入了中端机市场,苹果与华为的新机都已经配备了5nm制程的芯片,但行业距离3nm的研发还有一段时间,真正发展到1nm制程的时候,或许才是芯片遭遇到瓶颈的时刻。不过目前距离这个时间点还有点远,围绕芯片的整个产业链还有持续沿着既有路线升级的动力与空间。
云手机更像一种破坏式创新
云手机的玩法,某种程度上是打破了手机硬件线性升级的延续性创新玩法,有了云存储,手机不再需要存储空间,也不需要高性能CPU,手机APP的大量高速运算分析交给云计算,这意味着手机硬件成本的急速下降,甚至对手机厂商的利润乃至整个手机行业的产业链的利润都造成了大量冲击。
正如有业内人士指出,如果手机终端价格降低,云端成本、运营商管道成本都会提到很高,然后手机卖不了高价,整个生态链都不会同意啊。
但正是因为它通过云端运算对本地高速运算分析的替代,导致手机成本与价格大幅降低,对消费者而言是一种利好,从这个层面来看,它是对原有商业模式的一种破坏,可以称得上是一种破坏式创新。
类似过去的移动电话相对于固定电话就是一种破坏性创新,它虽然使用费用高,信号质量差,但具有便于携带的特征。当移动电话进入市场时,主流市场用户仍然偏爱固定电话,因为固定电话可靠而便宜。但随着蜂窝技术的发展,移动电话不断更新换代,使用成本降低,价格不断下降,开始吸引越来越多的主流市场用户。
云手机指引的也是硬件使用成本降低,终端硬件的弱化,云端技术的加强的这样一个趋势。当前手机也越来越受制于物理学的发展,摩尔定律的18个月的性能升级趋势正在减弱,电池性能的瓶颈也越来越明显,这种情况下把耗电量大的芯片放在云端,其实是一个很好的创新方向。
这个趋势一旦向前发展,它的前景不仅局限于手机,也可能将带动可穿戴设备与智能硬件的发展,比如VR、AR、智能眼镜等设备都可以因为云端算力的极大提升而解决很多因软硬件不成熟带来的诸多瓶颈性的问题。
从云手机来看,它当前面临的问题是5G网络覆盖不全面与隐私安全、昂贵且持续增长的云计算的成本和数据传输的成本,产业链既得利益群体阻碍等痛点,不过,虽然由于种种客观现实条件的局限性存在,短时间内还暂时看不到它的明朗前景,但技术的问题或终将被技术解决,它可能预示了未来潮水流动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