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收紧华为禁令!欧洲芯片厂也难以幸免,没美国技术也不行?
不久前,海外媒体报道欧洲芯片半导体代工工厂也受到华为禁令影响,现如今不使用美国技术也得遵循美国的禁令?
在前一时期,华为就表示与意法半导体工厂进行深度合作的信息。消息说,华为将与意法半导体合作开发研究集成IC芯片,以此避免美国对华为实施的禁令。更加重要的是,基于与意法半导体的相互合作,华为还能从Synopsys和Cadence Design Systems等美国公司获得他们软件应用的支持。
但是,最近,意法半导体通过国外媒体报道“对新规定进行了分析”,如果分析结果是面临极大风险,那么他们可能会停止与华为合作。
欧洲最大的集成IC芯片制造商英飞凌也表示,它也在分析美国出台的最新禁令,表示会通过分析结论做出相应措施。此外,据业内人士士透露,向华为供应电源IC芯片的英国技术公司Dialog Semiconductor也正在密切关注这种情况。
据悉,爱迪生投资研究公司(Edison Investment Research Company)TMT产业链的国际负责里兹代尔(Ridsdale)也明确表示:“在全球手机制造业,欧洲半导体芯片比华为更容易受到iPhone的影响。”
显然,对于欧洲半导体行业来说失去华为客户订单的直接影响并不会很大。
必须理解,上述欧洲芯片制造商并不严重依赖美国技术,但是就现在的状况而言,它们也直接受到华为禁令的影响。坦率地说,即使欧洲芯片制造商不在美国最新政令的范围之内,他们仍然需要审视美国的“面子”。
另外,还有一条消息对华为很不利。根据国外媒体的消息,美国可能会加强包括相关应用设计软件在内的半导体生产设备的出口。
比如,华为希望通过与意法半导体合作从而获得Synopsys和Cadence设计系统。
从禁止美国本土公司与华为之间的合作,再到限制使用美国技术的公司与华为之间的合作,到现在直接影响其他不使用美国技术的公司。显然,美国对于限制华为有一系列的组合拳层层递进,美国在打击限制华为的同时,也不想美国本土企业遭受经济损失过大,因此,它将逐步收紧目前的禁令。
实际上,这就是被卡住供应链的无奈。在数十年前,中国已将半导体芯片技术纳入国家战略和专业技术目标。但是,总是架不住有一些人提倡“购买现成的技术,比自己投入巨大资金研发要划算”,导致现如今国内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停滞不前。
毫不夸张的说,就是那些“买办思维”的出现导致了中国半导体芯片领域的落后现实。无论它有多糟糕,它也是影响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前景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从某种角度看,禁令既是中国半导体领域的巨大困境,同样是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