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数字化转型从趋势到常态,零售企业如何破解增长焦虑?
作为能够帮助企业提升运营效率、提升客户服务体验、收获更多投资回报的重要因素,数字化是当下经济环境中的一场必要革命,而零售业始终处于这场数字革命的前沿。
但在以往数年间,零售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更多地属于预热期,虽不乏盒马、拼多多等先行者,但更多传统零售企业仅靠流量红利就早已盆满钵满,因而对数字化只是持观望的态度。但近些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逐年下滑,这意味着以实体零售业务为首的传统渠道商面临极大挑战的同时,囿于互联网红利的逐渐消失所导致的获客成本提高等因素,线上零售企业同样面临着增长困境。
加之疫情的催化,零售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已从趋势进入常态或者可以称之为紧急的状态,仅靠线下或线上渠道的"传统"零售企业生存空间更加逼仄、增长乏力,主要表现为:
1. 薄利依然存在,多销难以为继
传统零售往往开设在人口稠密的住宅区或客流密集的商业区,依靠庞大流量实现薄利多销的盈利模式。但当下云计算等技术创新已然彻底改变了消费者的行为、互动、购物及分享方式,为此消费者的注意力分配、渠道选择、互动需求全面升级,这导致线下流量被分割,多销难以为继。同时,以往的零售行业除了打折促销几乎无其余营销手段,这也导致其拥有消费者粘性低的特性,带来的直观结果即为消费者复购低,销售额下滑严重。
2. 渠道依赖严重,低价流量难寻
传统零售企业的营销对线上、线下的流量平台十分依赖,往往买进大量的广告位进行千篇一律的促销触达。但由于流量红利逐渐消失,流量费用因此水涨船高,造成了零售企业极大的成本负担。与此同时,媒体端寡头化倾向,围墙花园现象严重,零售企业也难以沉淀营销数据,亟需寻找既可沉淀自有数据又为低价可重复利用的流量入口。
3. 缺乏数字化+实体融合经验,全渠道布局设限
随着消费者购物行为从单渠道向多渠道演变,用户全渠道数字化触点增多,零售企业需要加强全渠道布局。但由于以线下为主的零售企业缺乏数字化能力,由此构建的线上渠道往往利用率低;以线上为主的零售企业则缺乏线下选址、陈列等经验,往往以体验店为主仅能保持一阵热度。为此,零售企业亟需将线上线下渠道融合且合理配置运营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