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链代发包收录,纯手工外链代发就找老客外链吧

站长新闻

您的位置:老客外链吧 > 站长新闻 > 科技 >

华为芯碰壁,日韩芯又如何呢?

文章来源:OB-1 作者:OB-1 人气:17 时间2020-08-29 18:10:08

半导体元件产品,统称芯片,是电子设备的大脑。只有拥有一颗跳动着自己基因的强劲的芯片,才能实现产业链的颠覆和创新。华为,作为全球第一大电信设备商、全球智能手机领导者,在很早之前就开始了芯片的自研之路,经过十余年的磨砺,终于小有所成,推出了麒麟系列的芯片。正是因为有了自己的芯片,华为才能快速占据市场制高点,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手机行业的NO1。

然而,由于美国的打压,禁止台积电给华为代工生产芯片,最近又进一步升级,全面限制华为采用美国软件与技术生产的半导体元器件。对先进制程工艺有极高依赖的华为来说,将会面临无芯可用的局面,不啻是致命打击。

华为芯碰壁,日韩芯又如何呢?

可能有人会问,华为不是自研芯片了吗,为什么还会遇到这样的局面?因为在整个芯片产业里,主要拥有三个重要环节,分别是设计、制造、封测,拥有着这一整套能力的厂商被称之为IDM厂商。

而华为仅仅只是参与了设计的这一环节,被称为Fabless公司,即Fabrication(制造)和less(无、没有)的组合,是指“没有制造业务、只专注于设计”的集成电路设计的IC设计公司。

华为芯碰壁,日韩芯又如何呢?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其实早在60年前,我国就已经开始了半导体科学的发展之路了。然而由于我国那时一穷二白,还要重点发展国家战略安全的领域的项目,因此在半导体科学发展上,我们远远落后于了西方。

到了2000年以后,我们国家慢慢有钱了,工业整体快速发展,低端市场的国产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在高科技领域,也开始逐渐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但是受限于历史欠账太多,半导体产业上游的设备、材料和软件,进口产品仍然占据着绝对优势。

华为芯碰壁,日韩芯又如何呢?

而和我们一衣带水的日韩,也是半导体行业的强国,他们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来梳理一下。

日本半导体业的发展始于1963 年。在冷战局势的背景下,美国半导体行业对日本奉行技术公开原则,所以当年日本电气公司(NEC)从美国仙童半导体获得了授权,并应日本政府的强制要求,与其它国内厂商进行技术分享,于是日本的各大财团也得以纷纷进入了半导体行业。

华为芯碰壁,日韩芯又如何呢?

到了70年代,人们已经广泛认识到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是未来计算机的关键,此时又爆发了石油危机,迫使日本人进行反思像日本这样资源有限的国家应该如何发展。于是日本通产省在1976-1979年联合富士通,日历,三菱,日本电气(NEC),东芝等五大企业及研究所,联合实施并发起了“VLSI(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划”,以举国体制进行技术投入。

同时日本政府还充分利用各种经济手段,比如税收优惠等促进产业发展。于是到了巅峰时期的1988-1990年间,日本的半导体产业占据了全球的半壁江山,在排名前十的公司中,日本囊括6席,NEC、东芝和日立稳居前三,而美国的芯片制造商如Intel一度濒临倒闭。

华为芯碰壁,日韩芯又如何呢?

但此后的日美贸易战和日美半导体协议的签订,以及韩国半导体产品的异军突起,日本半导体产业逐渐衰落下来。其中有两个事情值得一提,其一是东芝事件。东芝事件起因是日本东芝公司向前苏联提供了高性能机床,事情被捅出来后,引起轩然大波,美国随后对东芝实施了制裁,打压的东芝几乎抬不起头来。

另一个事情就是尼康和佳能的光刻机了。大家都知道如今最好的光刻机是荷兰的ASML,但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光刻机的市场却是佳能和尼康的天下。美国于是搞了个EVU LLC联盟,把所有美国先进的芯片厂商、应用材料厂商、软件厂商都集合在一起,不给佳能、尼康供应技术,还通过不遗余力扶持荷兰的ASML,终于彻底击败了尼康和佳能,垄断了高端光刻机市场。

华为芯碰壁,日韩芯又如何呢?

看到这里,你是否会发出“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的感慨?

至于韩国半导体产业,几乎可以等同于三星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历史。1959年,韩国就生产出了第一台真空管收音机,然而此后二十余年,一直在简单的装配生产环节止步不前。直到1983年,前三星首席执行官决定对内存芯片生产进行大规模投资,并通过技术引进和许可协议,迅速实现了从相对简单的LSI到简短的VLSI技术的重大飞跃。

三星在内存技术上的不断投入,也得到了韩国政府的全力配合,在1983到1987年的“半导体工业振兴计划”中,韩国政府和私人资本一共投入了20多亿美元,大力促进了韩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

华为芯碰壁,日韩芯又如何呢?

而到了1987年,如前文所述,正是日本半导体产业被美国打压的时候,给韩国赶超提供了绝佳的机会。到1992年时,三星已经超过日本NEC,成为世界第一大DRAM制造商。

之后,三星又多次发起“反周期定律”的价格战,在1996年至1999年,2007年至2009年,依靠韩国政府的输血,在半导体行业产品出现价额下跌产能过剩,其他企业削减投资的时候,逆势扩张产能杀跌价格,把竞争对手如日立、NEC、三菱、德国奇梦达、日本尔必达等杀到破产或退出市场,最终牢牢占据了全球最大芯片制造商的地位。

华为芯碰壁,日韩芯又如何呢?

日韩两国的半导体产业发展史,对于我们有非常大的借鉴意义。首先半导体产业的发展不是靠一两家企业就能做大做强的,需要整个国家的扶持,特别是当品牌发展不顺的时候,更需要坚持继续投入。其次,是要以自主创新和坚持自主知识产权为目标,防止企业过于依赖国外技术。另外,面对打压时,需要从容应对,不能予取予求,更不能怂,日本半导体的衰落就是很好的教训。

联系我们

在线服务 外链咨询 二维码

扫码添加微信:juxia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