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患者又复阳,到底是哪儿出了问题?专家有话说!
距离新型冠状病毒的爆发已经两月有余,随着防控力度的加强以及医学对其认识的加深,越来越多的患者已经由阳性转阴性。然而,最近在不同地方发现很多患者核酸检测阴性康复出院后,过几日复查又是阳性。
为何会有新冠肺炎患者康复后再转阳性的情况呢?后续应该如何应对?有请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研究员刘万里解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为何康复后却阴转阳?
刘万里提醒,新冠肺炎患者康复后出现再阳性的情况,不是普遍现象,只是在个别地区、个别医院、较低比例的出院患者中有报道。放眼全国,乃至全球的新冠肺炎患者治疗情况,康复后再现阳性比例都不高。全国范围内的“复阳”案例只占康复出院者的千分之一水平。
刘万里认为,原因之一可能跟国家卫健委实行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早期版本中,临床诊断标准对于病毒核酸检测方法的过分依赖有一定相关性。
“方法学上来说,基于核酸的病毒检测方法,能够快速建立,快速量产,快速应用于临床实践,因此在抗疫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这是其优势。但是任何方法,都有其局限性。”刘万里说。
刘万里解释称,基于核酸的病毒检测方法在之前主要检测的是病人咽拭子采集的上呼吸道样本,但是按照目前的科学认知,新冠病毒主要感染病人的下呼吸道及肺部。由于考虑到临床大规模采样的实际可操作性,通过上呼吸道样本来间接评价病人下呼吸道及肺部的病毒存在情况,可能存在病人样本实际取样部位和病毒主要事实存在部位的时空差异性问题。
此外,任何检测方法都有检测灵敏度的下限。因此可以想象,当针对病人进行咽拭子采上呼吸道样本包含病毒量达不到检测下限的时候,病毒核酸检测方法从理论上就会存在一定的假阴性问题。这一问题,其实在我国抗疫早期,确诊新冠病毒感染者的时候也曾经出现过。
当时,国家卫健委及时更新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明确可以通过临床症状检测,而非一定要100%依赖病毒核酸检测,予以确诊新冠病毒感染者。
3月4日,国家卫健委再次更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在病毒检测方面增加了血清学证据,明确提出“新冠病毒特异性IgM抗体多在发病3-5天后出现阳性,IgG抗体滴度恢复期较急性期有四倍及以上增高”;同时也改进了病原学检查的证据,明确提出核酸检测在咽拭子外,“检测下呼吸道样本(痰、或气道抽取物)会更加准确”,同时也对临床研究的最新发现,明确了“血液、粪便等样本中可检测病毒核酸”的说明。
“目前针对出院康复者的管控措施,也升级为‘应继续进行14天的隔离管理和健康状况监测’。相信严把病人康复出院标准,病人复阳案例的比例还会进一步降低。”刘万里说。
什么是血清学判断指标?
其实,人类社会一直伴随着瘟疫的阴影。
例如古希腊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修昔底德,就曾经这样描述发生在公元前430年雅典的一场瘟疫,“染病而垂死的病人,只能被那些已经曾经染病但是侥幸康复的人给予照顾。这些康复者虽然每天照料染病者,但是他们对此并不担心,因为他们了解这次瘟疫的疾病特征和进程。的确,他们很清楚,在这次瘟疫的袭击中,幸存者将不会被瘟疫第二次感染,至少不会被第二次攻击而丧命”。
刘万里说,这可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针对记忆性免疫力的描述。经过两千年的漫长求索,现代免疫学研究已经较为系统深入地解析其中的生物学原理:某种病毒感染机体后,感染者的各种免疫机制被激活,尤其是获得性免疫系统的抗体应答反应。
具体来说,患者在第一周内产生低亲和力低水平的IgM亚型抗体,通过血液中的补体系统等消灭病原体,这是第一波特异性免疫力;在第二周开始产生高亲和力高水平的IgG亚型抗体,通过不同亚型IgG抗体恒定区的受体介导的免疫学效应,积极调动机体整个免疫系统高效安全的清除病原体,进而保护机体健康。
刘万里表示,更重要的是,针对该种病毒的记忆性免疫力通常能够长期存在在康复者体内,从而有效抵御病毒的再次攻击。在此免疫学原理的作用下,人类已经彻底清除天花病毒,接近根除脊髓灰质炎病毒,并且对其他一些类似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乃至生命的恶性传染病,比如麻疹、风疹和白喉等,也给予了极为有效的控制。
B淋巴细胞就是机体负责产生抗体并形成记忆性免疫力的效应细胞。它通过其细胞质膜表面的B淋巴细胞抗原受体特异性识别入侵病原体,启动细胞活化和增殖,进而产生抗体,抵御异己,并形成记忆型免疫力。因此抗原特异性B淋巴细胞免疫识别和免疫活化的分子机制及与相关疾病的研究,长期以来都是免疫学研究中的热点和难点之一,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经济、社会价值。
刘万里解释称,康复者获得抗体介导的针对曾经感染过病毒的记忆性免疫力,其长期保护机制虽然目前尚未研究透彻,但是一般认为以如下三种方式长期存在于机体内,从而长期保护人体健康:
(1)包括血液在内的体液中能够长期检测到病毒特异性的IgG类型抗体(例如,有研究报道,在接种疫苗预防天花疾病的人类个体,其血液中识别天花病毒的IgG抗体半衰期为惊人的90年以上);
(2)包括淋巴结在内的组织器官中长期存在且自我更新的病毒特异性的记忆性B细胞;
(3)包括在骨髓中检测到的长寿命的持续分泌病毒特异性IgG抗体的浆细胞。
需要指出的是,针对此次新冠肺炎患者康复后出现再阳性的情况,有临床研究发现“复阳”患者的共性之一就是其免疫系统未能完全恢复,这些复阳病人外周血中的淋巴细胞数量、绝对值比正常水平低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