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操作系统这么多,为什么华为还要再研发一套?咋不推广yun os呢?
同意前面回答的“国产操作系统并不多”的说法,现在无论华为的EMUI、小米的MIUI,还是vivo的FuntouchOS、OPPO的ColorOS,都是谷歌安卓换上了不同的马甲。但阿里的YunOS不一样啊,根本就不是前面有回答说的抄自安卓,YunOS的团队要这么大胆(大胆抄,然后大胆和安卓竞争)的话,岂不早被谷歌告翻了,还轮得到阿里到处撒与合作伙伴的狗粮?
YunOS基于Linux内核,但数据服务、云服务引擎、基础框架以及内置的虚拟机部分,是由阿里的技术团队开发的,并不是来自改写的安卓代码。
对安卓和YunOS的关系,这张图已经说的很清楚了。
实际上,安卓也是基于Linux内核,这一点和YunOS一样。
重点来了,为什么两家实力强大的互联网公司要选择Linux内核?
这就牵涉到操作系统开发的难度。
操作系统开发是一个庞大的工程,既要投入大量资源(人员、时间和金钱),还要建立软件生态(有人愿意和你玩)。
我们来看看微软的Windows系统耗费了多少资源吧:
-
Windows98开发成本超过100亿美元;
-
Windows Vista开发人员(正式员工与临时工)总计有数万人,开发总耗资200亿美元(通货膨胀加员工薪水支出增加);
-
Windows7开发人员有大约920人,不包括临时工,总耗资也是以百亿美元计算;
Windows历代版本。对微软来说,Windows不断迭代,虽然烧钱不少,但却积累了庞大的用户数量,建立了成功的生态系统,为竞争者竖立起珠穆朗玛峰一般高的门槛。所以在外行眼里,开发操作系统的难度在技术,在内行那里,真正的难度在生态建设,包括用户数量、配套的应用程序数量等,这不是技术能解决的,需要市场策略和战略规划。
Linux虽然是开源操作系统,人人可以免费使用并修改源代码,最早由芬兰赫尔辛基大学二年级学生林纳斯.托瓦兹开发,但并不代表Linux系统的开发不耗费资源。
实际上,林纳斯最初只写了1万行代码,然后公布到网上,和全球数以万计的黑客一起努力完善,Llinux1.0版本发布时,已经有超过10万行代码。有统计表明,黑客们投入的资源,如果换算成金钱,也有几十亿美元。
如果仅凭林纳斯一人之力,Linux系统一定会胎死腹中。
正是由于从0开始开发操作系统的巨大风险,所以现在的操作系统一般都会选择Linux内核。同样,2005年,安迪.鲁宾开发出安卓时,开发团队仅有几十人,这么点资源,怎么可能从0开始开发一款操作系统?所以,选择Linux内核是理所当然的事。
安卓的成功,首先是背靠了大金主谷歌,其次是开源这个策略做得巧妙,瓦解了塞班阵营。
和微内核的Windows不同,Linux采用宏内核,具备一个操作系统必备的功能,而且支持多平台,所以大大降低了开发难度,只要将内核和外围实用程序(Utilities)、文档包装,再提供系统安装界面、系统配置、设定与管理工具,就可以开发出一个操作系统版本。
就内核选择上来说,安卓和YunOS在一条起跑线上。实际上,华为的鸿蒙系统也是基于Linux内核。
说了这么多,我的意思只有两个:
-
YunOS确实不是抄自安卓,两者可以说同源;
-
现在开发操作系统不是难事,采用Linux内核就行。
既然从技术角度说,开发操作系统并不难,华为当然没必要推广YunOS,以华为的软件开发能力,自己搞一个系统不算难事。相反,如果华为和阿里搭手推广YunOS,将帮助阿里建立YunOS生态,受益最大的将是阿里,这种为人做嫁衣裳的事,华为会干?
大家要明白的是,华为不只是需要一个国产操作系统,华为需要的是一个完全自主可控的自有操作系统,阿里云OS之前魅族使用过,不过后来在跟Android的竞争中还是失败了,华为选择云OS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华为需要的是完全自主可控
自从Windows10发布之后,跟互联网结合越来越深的操作系统,云服务被越来越多的应用起来,Windows、macOS两大桌面操作系统,以及Android、iOS两大智能机操作系统,都是深度集成了云服务的操作系统。
云服务方便了用户,但是也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毕竟操作系统厂商可以完全通过云服务将数据存放在自家的服务器上,这些服务器不全都在国内,大部分还在国外。国家力主推进贵阳为国家级数据灾备中心,不光是要发展贵州经济,更大的战略目的是,深处我国腹地的贵州能够很好的承担起安全数据中心的职能。国家政府职能不能基本上都禁止采购Windows10电脑,主要也是因为云服务确实危险性很大。
在年初的时候,国家对深度科技为首的操作系统厂商进行了比较大的扶持,这是国家的战略需求。国家有这样的需求,华为同样有这样的需求,随着华为越来越强,人家看华为有点不顺眼了,就通过Google用Android系统试图限华为的发展,这种做法也确实给华为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华为为了避免被掐脖子,自研操作系统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