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链代发包收录,纯手工外链代发就找老客外链吧

站长新闻

您的位置:老客外链吧 > 站长新闻 > 科技 >

正常监督是如何演变成网络暴力的?

文章来源:老客SEO 作者:老客SEO 人气:13 时间2019-11-29 11:10:40

据韩国媒体报道,女星崔雪莉离世后的第三天,韩国演艺管理协会发文宣布,将采取严厉措施应对以针对艺人的网络暴力。

正常监督是如何演变成网络暴力的?

 

 

另外,韩国政府有望推进禁止恶意留言法“雪莉法”,发起仪式将在崔雪莉七七祭日举行。

正常监督是如何演变成网络暴力的?

 

 

崔雪莉,原名崔真理,1994年出生。11岁进入韩国三大龙头娱乐公司之一SM做练习生,15 岁以f(x)成员身份出道,21岁退队,25岁在家中自杀身亡。

正常监督是如何演变成网络暴力的?

 

 

根据警方初步调查结论,雪莉死于自杀。出道10年的崔雪莉,在25岁的青春年华里,选择用最决绝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网络暴力:公认的悲剧元凶

新闻曝出后,引起了一场娱乐圈大地震。很多人无法接受,总是以灿烂笑容示人的雪莉,居然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离开人世。

但细捋雪莉最近几年的新闻后才发现,她一直深受网络暴力的伤害,身心俱疲。

原因并不复杂,2014年,雪莉与大其14岁的韩国歌手崔子被拍到街头约会。同年f(x)组合回归,但中途雪莉因无法应对恶评提前退出宣传活动。

上升期的偶像曝出恋爱新闻本就是大忌,再加上宣传期早退,在严苛的韩国娱乐圈看来,这是偶像失格的表现,自然非议无数。

正常监督是如何演变成网络暴力的?

 

 

同年8月份与男友约会再次被拍。这次网友们再度火力全开,攻击她的恋情。

网友无法区分公众人物私生活与工作之间形象的不一致,也不能接受,在舞台上活泼又灵动的甜美小公主,爱上了一个从外形到年龄都无法与其“匹配”的大叔。

正常监督是如何演变成网络暴力的?

 

 

2015年,崔雪莉决定退出组合,未来以演员身份继续活动。但舆论并没有因此“懈怠”,她决定抛开“偶像”带给她的禁锢,但没想到在做自己的过程中遭到了更多的非议。

17年交了新男友,被嘲恋丑癖。

正常监督是如何演变成网络暴力的?

 

 

直播时没穿内衣,被人身攻击。

正常监督是如何演变成网络暴力的?

 

 

……

不管做什么事都被“嫌弃”的雪莉,离世前,曾在采访中表示,不理解大众为何攻击她,也曾祈求各位媒体和网友嘴下留情。还登上直面恶评的节目,讲述自己深陷其中的心境。

这些现在被看来是“求救”信号的发声,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在最近的一次直播里,雪莉的精神恍惚,网友虽觉有异,但却没有引起更多人的注意。

网络暴力从未熄火,反而把枪口对准她不断猛攻。最后酿成悲剧。

舆论监督和网络暴力界线难拿捏

诚然,作为公众人物,崔雪莉的部分行为,比如与疑似有恋童癖摄影师合作,是存在争议的;组合发布新歌时早退导致回归报销,也确实欠其他队友和粉丝一个交代。

公众人物行为不端,大众可以就事论事进行批评发表意见。但网友却借机攻击她的男友,攻击她的私生活,对她进行性别羞辱,她的一举一动都备受煎熬。

但事实是,技术的发展在短时间内让互联网赋予受众话语权,但并没教会所有人如何正确行使这份权利。

掌握不好分寸,导致善意的批评升级成暴力,引发情绪后暴力进行无序叠加,最后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

崔雪莉不是第一个因为遭受网络暴力而采取极端行为的艺人,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那么什么是合理的常规监督,什么是网络暴力?常规监督与网络暴力之间的界线又该如何拿捏?

拿最近刚好在风口浪尖的郭敬明来说,参加《演员请就位》里,他指导的《悲伤逆流成河》片段不管是演员表现还是剧情呈现,都有很多不足。

同场的资深演员李诚儒,看完片段后,怒批演员基本功不扎实,剧本故事立意有问题。

正常监督是如何演变成网络暴力的?

 

 

正常监督是如何演变成网络暴力的?

 

 

小四承认演员业务不精,但针对故事立意有自己的说辞。

正常监督是如何演变成网络暴力的?

 

 

李诚儒后面的采访中也解释了,自己在表述上有些着急,并不反对校园霸凌题材的存在,不过需要找对表现方式。

虽然媒体和公众号用了不少耸动的标题,比如“李诚儒怒怼郭敬明”,“郭敬明大概是全中国最会吵架的人”等等。但这场争辩其实是对“常规监督”一次非常好的示范。

首先,批评的对象,是郭敬明作为编剧和导演暴露出来的不专业。

第二,两人在沟通交流过程中,虽然有被综艺节目渲染出剑拔弩张的氛围,但不管是李诚儒的疑问还是郭敬明的回应,都仅仅是围绕着业务进行了讨论。

被流量、资本、权势掌控的演艺圈,想要进行良性的发展,需要更多这样针对业务直击痛处的对话。

微博评论里,多数网友也都就事论事进行了讨论。

正常监督是如何演变成网络暴力的?

 

 

而不是借题发挥进行人身攻击。

正常监督是如何演变成网络暴力的?

 

 

相反,早前的热依扎的吊带衫事件的相关评论,则完全升级成了一场对女艺人穿衣作风的网络暴力,场面非常血腥。

正常监督是如何演变成网络暴力的?

 

 

一方面,露出几乎半个胸脯的吊带衫,在一些网友眼中,是“荡妇”、“婊子”才会选择的着装。另一方面,由于吊带衫较为贴身,显出了热依扎微微的小肚子,被部分网友攻击“女明星怎么能这么胖?”,“肥成这样穿什么紧身衣?”;同时,早前她本人的一些言论所指向的文化态度,似乎又和她当下穿衣风格相悖,引来很多嘲讽。

正常监督是如何演变成网络暴力的?

 

 

热依扎事件主要还是价值观差异的体现,穿衣取向不同是个人选择,应该尊重社会的多样化。

同时,她的艺人身份,也是许多人带着有色眼镜去揣度她的原因。

公众人物的私生活一直都是人民群众茶余饭后的谈资,这点无可厚非。但在网络大环境下,谈资经过煽风点火,很容易形成大规模的网络暴力。

在公众议题的讨论上,能就事论事保持中立态度进行常规监督的人太少,各种声音的交杂,会让受众的发声失去中立和客观。

一旦冲破了人与人之间的道德界线,再附加上不理智的情绪,言论就会变成伤人的武器,没有人能逃脱它自认为正义的“制裁”。

而最可怕的是,至少目前来说,很难抵制网络暴力带来的持续伤害。

网络暴力不是“洗白粉”

不少艺人,在此次事件后开始发声,呼吁大家停止恶评,抵制网络暴力。

但也有不少人的发声引起了新的争议,比如曾陷吸毒丑闻的Bigbang组合成员崔胜铉,在社交媒体上发文:“恶评是谋杀”。

正常监督是如何演变成网络暴力的?

 

 

选秀冠军PGOne因插足他人感情、私生活混乱而销声匿迹。最近他在instagram上贴出雪莉的照片,表示自己并不认识雪莉,但和她有相似经历,感同身受。

正常监督是如何演变成网络暴力的?

 

 

这两位都是板上钉钉的劣迹艺人,在风口浪尖上突然发言,让不少网友认为,他们想通过网络暴力的恶劣影响来为自己曾经的错误“洗白”。

网络暴力造成的后果固然可怕,但艺人也需要厘清批评和网络暴力之间的区别。劣迹艺人对社会造成了负面影响,公众有权利对其进行批评监督,这其中肯定不乏一些过激的言论。

但想要滥用“网络暴力”的标签,试图模糊自己曾经犯下的错误,借用舆论把自己塑造成“受害者”的形象,肯定是行不通的。

公众人物需正确看待外界“杂音”

热依扎回应自己吊带衫事件时说,很多人智慧还没开化。

这说明部分公众人物是可以分辨什么是“杂音”,只是需要努力进行过滤。

在某些角度来说,适当的杂音,其实也是一种机遇,公众人物由于职业的特殊性,本身能够通过权力寻租的方式,获得更大的利益。

比如,吊带衫事件后,热依扎开始和知名内衣品牌合作。

正常监督是如何演变成网络暴力的?

 

 

如果没有当初铺天盖地的争议,她能得到这次商业变现的机会吗?

处在社会高收入高阶层群体的公众人物,在拥有更多权益时,也应该履行好相应的职责。

有中国雪莉之称的郑爽,面对业务不精时的质疑,回应自己拍戏时处于低落期。还调侃表示自己不会和别人进行比较,“我不争气,活着就好。”

正常监督是如何演变成网络暴力的?

 

 

乍一看小姑娘好像挺想得开,但仔细琢磨发现这个逻辑并不正确。

每个人都会有低落期,演员作为公众人物,更是避免不了被人讨论,心情有所起伏。

但这并不能成为演技差的借口,说白了,演戏拍戏也是商业活动。制作方付给你合理的片酬,你也应该拿出相应的业务水平进行商业交换,不应受个人主观情绪影响。

舆论是把双刃剑,在明知道演员的业务水平不精的情况下,制作方还愿意找她出演,看中的其实就是她本身的话题度和争议性,这是一条完整闭合的利益链条,比起抱怨,演员应该感激时代和舆论带来的机会。

建议公众人物们组团学习帝吧李毅的自黑精神,适当把负面评论转化成一种娱乐互动,在这个时代,或许是不错的生存之道。

联系我们

在线服务 外链咨询 二维码

扫码添加微信:juxia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