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重组半年考,李东生:有信心,已增持5亿元公司股票
小财说:“屏”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正如电影《黑镜》所反映的未来社会,每一个手机、电脑屏幕后面链接的都是一个巨大的社会生态。“屏”即面板,它的发展是关系到国家发展的战略领域。过去很长时间里,面板生产线资金投入大,技术要求复杂、海外厂商对核心技术的垄断,使得中国长期面临“缺芯少屏”的局面。时过境迁,今天中国在面板产业上越来越有话语权,以京东方、TCL华星光电为代表的中国企业正是在开局不利的大背景下,一步一步打破国外面板的垄断,成为全球一线的液晶面板供应商。这一切都源于这些中国企业数十年以来的坚韧的持久战。
过去,我们提到TCL时,第一反应或许是这是一家依靠电视起家的家电企业。正如这家公司创始人李东生所信奉的“鹰的重生”哲学,TCL在这些年也一直在致力于企业的重生:其上市公司从家电企业转型为专注半导体显示及材料业务的公司。
和李东生先生同时代的企业家很多都已经功成名就,退居二线享受人生。但是李东生依然战斗在一线,保持了旺盛的战斗力。他对面板行业、芯片设计、智能制造投入了极高的热情,我们今天来听一听李东生讲述他的这场不能输的战争。
一、独家回应TCL重组:对重组有信心,花5亿增持股票
马腾:
2018年12月份,TCL公布了一个比较庞大的资产重组计划,当时深交所发函,有31个问题针对TCL,TCL非常认真地回答了200多页。将近一年过去了,我们再来复盘资产重组计划,这一年TCL发生了什么?
李东生:
重组对TCL整体业务发展是非常积极、正面的。原TCL的业务从大方面来分,一个是智能终端,一个是半导体显示和材料。这两个业务的特性完全不一样:智能终端业务技术快速迭代,你对市场和客户的需求响应要特别快;半导体显示业务是一个重资产、长周期和高科技的产业。两个产业的决策逻辑、经营逻辑完全不一样的,管理方式也是完全不一样的。过往,我们这两个业务合在一个体系里面,最累的是我,开不同的会大脑就要快速地切换。重组后,这两个企业就由他们管理团队来做最后的决定。集团这个层面,实际上就消失了,减少了管理的层级。
另外,我们来看重组带来的效果。今年1月1日到现在,重组完之后TCL集团的股价到昨天(2019年9月24日)为止是上升了将近60%。同期,上证指数上升了大概不20%,深成指上升了百分之二十几。所以我们的表现是明显优于大势的,不存在损害投资者利益的问题。有一段时间这个说法比较多,为了证明我不是这样想的,更不是这样做的,我今年自己掏钱5亿多,增持我们上市公司股票,我在市场上增持就是最实际的行动。当然增持完又有人说,李总你这个增持赚钱了,我左右都不是。增持当然希望它赚钱,我有信心才增持,说明重组之后公司的价值实际上提升了,这个价值不是我说多少就多少,而是市场投资人决定的。
二、“做华星光电对政府资金有保底,不会让政府赔钱”
马腾:
半导体面板显示技术是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我们国家还有另外一家企业是京东方。京东方在发展过程中,也经历了很多曲折,也有很多政府的支持。华星光电的发展模式是什么?它会通过国际并购的方式来解决资金的问题或者技术的问题吗?
李东生:
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做大的并购,我们企业发展的资金主要由企业来筹集。
马腾:
大概有多少?
李东生:
譬如说我们第一个工厂,是由我们还有三星电子、深圳政府一起来投资的,我们投50%,三星投15%,深圳市政府基金投35%。投产之后有效益的,政府说他们先退出好不好?我们说可以,我们就议价,收购政府35%的股份。现在,第一个工厂我们是100%股权的。
我们和友商最大的区别就是我们投大头,承担最大的责任。我们对政府的资金有保底,政府一定不会赔钱。有一些友商,一个项目220亿的注册资本,他们投20亿,让政府投200亿,这样的事我们是绝对不会干的。因为我们是民营企业,我不敢,也觉得不应该过度占用政府的资源。
马腾:
这其实也是企业的一种责任。
李东生:
对,这是企业的社会责任。这样政府参与投资的时候,也比较放心,所以我们企业在那么多年发展当中,把企业的社会责任一直作为做企业的一个基本要求。
三、“TCL不会投资半导体芯片制造,这些都是几百亿投资“
马腾:
芯片的制造和设计也是TCL非常关注的一个领域,你们还成立了相关的投资基金,能不能分享一下TCL在芯片领域方面的战略布局?
李东生:
半导体芯片是中国未来要大力发展的一个产业,这个产业会带来很多的机会。我们成立战略产业基金,就是要在这一个领域寻找一些投资机会。我比较肯定地讲,我们不会投资半导体芯片的制造业。这些都是几百亿投资的,我们会投资芯片的相关企业,譬如说芯片设计。
马腾:
芯片设计这块你们投资了哪些企业?
李东生:
我们已经投资上市的有两个企业,中国台湾的敦泰科技,我们是创始人。上市在科创板的星晨半导体,我们也是第二大股东。商汤、寒武纪我们都有投,这属于人工智能的芯片。现在我们围绕这个产业链生态已经投资布局了好几十家企业,这些企业我们只是参股,不控股,主要通过产业协同,支持我们企业的发展。
马腾:
芯片制造和设计是国家发展的关键技术,我们常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你怎么看待企业利益和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
李东生:
严格来讲,做企业就得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则,遵从商业的规则,这是一个基本的常识。但对中国企业来讲,还担负着另外一种责任:这就是为中国经济的崛起,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虽然中国一再说明,我们国家战略要和平发展,要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但是西方仍然担心你的崛起会威胁到它。另外一个,他们其实是很自私的,他们希望保持自己的优势。中国要突破这种瓶颈,当然需要做很多的事情。虽然这样做从经济上来讲,不是最合理的。但是从国家发展来讲,是我们必须要做的。
马腾:
国家在这一块,对像TCL这样的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现在有多大?
李东生:
政府主要是在制定一些产业政策来支持和鼓励企业这样做,譬如说,新的税制对研发费用的加计抵扣。原来的研发费用是不能完全进入抵扣的项目,现在研发的投入可以加倍来做抵扣。这样的话,你的所得税因此降低,这样对鼓励企业投资是有直接作用的。所以我们已经开始在逐步建立我们的技术能力,在全球争夺我们的领先地位。
四、电视还有未来吗?“未来智能电视都不能叫电视”
马腾:
智能电视也是TCL旗下一个非常重要的资产。但是现在很多年轻人在置办新家的时候,基本上不会再买电视了。
李东生:
对,这也是我们作为电视行业面临的一个困局。为什么年轻人不太愿意看电视,而愿意看手机呢?回到家里,其实看电视更舒服,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手机上能够看到的内容更丰富。另外,手机能够玩的东西更多。实际上电视机是一个性能可以做得比智能手机更强大的产品,这个就有关于国家的产业政策。另外作为新的智屏产品,我们是赋予它一个新的功能,这个功能是可以按照我们的想象是无限开拓的。
马腾:
这一点特别重要。
李东生:
实际上电视机是一个性能可以做得比智能手机更强大的产品,未来的智能电视可能都不叫电视。
马腾:
那叫什么?
李东生:
我们最近发布了智屏。这个产品和智能电视最大的区别是它不需要调节器。回到家之后,通过智能语音,通过感应器能够让你的生活更加便利,更加舒适。之所以做出这种改变,我们是希望能够创造一个新的市场需求,希望能够创造出家庭端的智能互联设备。
五、“我们和小米是良好的竞合关系”
马腾:
我们刚才讲了智能电视和智屏,现在进入这一块领域的有像TCL这样历史比较久的企业,也有小米这样的新兴企业。你跟雷军互动也很多,互相参股,互相支持。你怎么来看在智能电视这个领域,TCL和小米之间的竞合关系呢?
李东生:
首先呢,作为品牌电视的业务,我们是竞争对手。小米这几年在中国市场成长非常快,市场份额上升得非常快,但我们的市场份额也是在上升,所以我们是有竞争的关系。在海外,我们在一部分市场也有竞争关系,当然我们在海外市场更强大一点。
另外,在产品技术端,大家一直在进行合作,譬如说小米的电视,有一部分是委托我们生产的。这个就是供应链的一种合作,产品是他们设计的,或者工程设计有一部分是委托我们来进行。但是他们自己定义产品,做外观设计,工业设计,我们来做工程设计。所以彩电和空调,我们为小米提供一部分产品的ODM服务,这是第二个合作。
当然,长远来看的话,大家都有意愿来扩大合作。前段时间我们公司重组的时候呢,小米也投资了我们的公司。一年多前小米上市的时候,我也投资了小米。所以大家是一种有竞争,但是也有合作的关系。
马腾:
良好的竞合关系是吧?
李东生:
对,良好的竞合关系。
马腾:
小米上市的时候有一个争论,它是一个互联网公司还是一个硬件制造公司。其实大家对TCL也有这样的问题,TCL发展到后来会是一个互联网公司,还是一个制造公司?
李东生:
小米面临的这种市场考验和TCL有点像,TCL是一个老牌的消费电子企业。但是这几年,整个产业技术的发展,光是卖产品是不行的。所以在2014年,我们就提出了双“+”转型战略,智能+互联网,产品+服务。我们必须要从一个纯做产品制造的公司,向做产品制造和应用服务相结合的模式转变。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和小米的思路是一致的。
我们和小米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我们是一个工业企业,有深厚的工业制造的累积,所有产品都是自己做。小米是一个相对轻资产运营的公司,它的基因里有更多互联网因素,所以小米在互联网应用服务方面,明显强于这些传统企业。
虽然我们很想做到像腾讯、小米这样的互联网应用能力。实际上,作为一个传统企业要完全做到也是不容易的。所以我们第一步目标是能够像小米一样,在互联网应用服务方面有更大价值创造。
六、互联网玩法来势汹汹,智能制造是传统制造业的王牌么?
马腾:
你刚才也提到智能制造的概念。一方面智能制造对企业来说非常关键。另一个方面,它又非常烧钱。比如说特斯拉这样的电动车企业还处在烧钱的阶段。智能制造在发展过程中,它一方面需要很多的资金投入,另一方面也需要控制成本,TCL在这方面是怎么做的?
李东生:
我想更正你的一个观念,智能制造是在讲工厂,智能汽车是在讲一个生态。搭建智能汽车环境投资是非常大的,而且对现有的整个基础设施都要做改变。智能制造是相对很容易的,它就在一个工厂里面来做。智能制造和智能驾驶、物联网都不是一个概念。
马腾:
不是一个概念?
李东生:
技术具有相通性,但是它应用的场景是完全不一样的。智能制造也好,人工智能技术也好,它的投入产出比是非常高的。智能制造现在最适合用在那些重资产的公司。像TCL华星光电,我们的经营成本当中折旧费占了20%,这是非常高的。所以如何提高你的设备效率,是直接影响你竞争力的。智能制造能够有效地提高工厂的效率,相对于提高工厂效率所创造的效益,人工智能的投入并不高。比如去年我们在波兰开设了人工智能基础研发中心,因为人工智能的基础技术就是数学计算。在东欧,出色的数学家很多,这个研究中心硬件投入很少,就是几台计算机,主要的成本就是人。我们要请最好的人。一年下来其实我就投了几百万美元,今年他们的成果已经在刚刚结束的欧洲电子展,已经出现在我们产品上。
七、国货海外生长史:逆势破局的秘诀是什么?
马腾:
你去年获得了对改革开放有杰出贡献人员的表彰,你觉得你个人对于改革开放的贡献是什么?
李东生:
它给我的颁奖词是“电子产业打开国际市场的开拓者”,我们企业在国际化拓展、建立全球化企业方面是走在前面的,2004年我们两个大的跨国并购使我们全球的业务架构初步形成。虽然在当中我们遇到了很大困难和挑战,甚至企业差一点都过不去这个槛,但我们坚持下来了。
马腾:
非常有韧性。
李东生:
对,当年的并购就成了我们今天全球化业务奠定的一个基础。我们去年的产品销售,58%是在海外市场实现的,所以国际化是我们公司未来发展的一个最重要的驱动力。
马腾:
除了TCL,中国很多企业比如小米、vivo、联想,都是非常看中海外市场,你怎么来看待中国本土企业之间在海外市场的竞争?
李东生:
这个问题问得很好,中国品牌在很多市场都已经产生直接的竞争。早年我们企业走出去,好像看到的同行不多。当时,中国品牌、中国产品就是一个廉价的代名词,中国产品便宜。你很难改变这个。现在我们一个群体走出去了,我们有便宜、高性价比的产品,也有很好的产品,大家对中国的认同,对中国品牌的整体认同不一样,这是我们要的。
所以这种竞争是利大于弊,这样整个中国经济的全球化将会以更快的速度去实现。而且对于现在的中国经济全球化,我们更多的是要扎根当地,而不是把产品卖出去,这样的话就可以规避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
马腾:
TCL华星光电在印度还建了模组厂。印度市场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市场,我们曾经采访曹德旺先生的时候,他就跟我们说印度市场节奏非常慢,但是它的市场容量也非常大。你印象中的印度市场是一个什么样的市场?是不是一个必争的海外市场?
李东生:
印度我认为是一个必争的海外市场。因为印度有14亿人口,无论是从增长率和市场容量来讲,印度都是全球市场增长潜力最大的。当然,印度对于外资是欢迎的,只是它不太支持你只把产品卖进去。所以我们在那里建了三个工厂,这个工厂到年底都会投产。
马腾:
他们是不是节奏特别慢?
李东生:
节奏快慢关键看你的管理。印度整个社会节奏是慢的,但是你不会让你的企业节奏慢。其实企业管理,企业的运行效率是有很多方法的。大家回想改革开放,我们建第一个工厂的时候,当时我们的节奏也很慢的,特别是当时的国有企业,基本上八小时的工作能干四小时就不错了。但是后来整个中国也在变化,首先从我们自己的合资公司变化开始,整个社会没有变之前,企业完全可以做到更有效率。
马腾:
除了印度这个新兴市场,还有另外一个新兴市场也是我们中国企业非常看中的,就是巴西这个市场。
李东生:
巴西市场也是很有潜力的。巴西有两亿多人口,而且巴西的市场还可以辐射周边国家。在巴西这个市场,你的产品可以覆盖三亿多的消费者,所以这个市场对我们挺重要。但巴西的结构和印度有点相同,又有点不一样。出于国家地缘政治的考虑,它在亚马逊森林的深处,在一个叫玛瑙斯的地方开辟了一个类似经济特区的地方,你必须要在那边设工厂,才能够得到一系列的税务优惠,而且很大。你不在那里设厂实际上是没有办法具备竞争力的。
马腾:
政府引导特别明显。
李东生:
对,但是这一个工厂离巴西的港口两千多公里,来回一折腾就差不多两个月。我从巴西公司的总部到玛瑙斯公司坐飞机要三个多小时,飞机都要三个多小时,所以整个供应链时间就很长。
马腾:
我们可不可以放弃那一块?
李东生:
当然,我们可以放弃,但是别人为什么能做呢?别人能做为什么我就不能做呢?归根结底还是管理。所以我们要管理,即使我们的效率不是最高,跟中国比肯定比不上,甚至和印度比都比不上,但是我要比在巴西的同行高。这就是竞争理论,你要比别人做得好,比你的竞争对手做得好,那你就赢了。所以这两年我们在巴西的业务成长很快,在拉美的业务的成长得也很快,这就是TCL整个经营的方式。
【旁白】:
我觉得中国的市场很大,海外的市场也很大,甚至更大,所以说对于一个不断发展的企业来说,海外的市场一定是不能忽略的一个市场。但是我们中国企业走向海外市场,怎么样能够和海外市场一起共生、共进、共长,以及一起共赢,我觉得这是摆在中国企业面前的问题。我们一定要让大家都共同享受企业发展的成果。
八、历经沧海屹立依然,如何做“冻龄“企业?
马腾:
我们曾经采访过格力的董明珠女士,她半开玩笑的跟我说,她之所以来代言格力是因为明星太贵了。但是其实实际的原因,她认为她对于格力价值观输出的合适的一个人选。您怎么来看待您对TCL的代言?
李东生:
这也是我们团队的建议,他们认为用企业领导人去代言会更好一些。其实当时也有一个机会,央视在推一个大国品牌的节目。第一个企业要符合它的标准,不是谁去做都可以;第二,它不能做成一个纯产品广告的方式,它更多的要从产业,从大的、宏观的经济,从理念追求等方面来表达。但是你发现并不会直接看到广告的内容。你要通过这些方式去展示品牌的形象,我们认为这个方式挺有效的。
马腾:
你对你的出镜满意吗?
李东生:
给自己打65分吧,因为我不是专业的。
马腾:
我看到画册上有您当时上大学时候的合影,今年是我们国家建国七十年的大庆,去年是我们国家改革开放四十年。你的同学里面有创维的黄宏生,也有康佳的陈伟荣,也有很多留在国内发展的同学,也有到国外去工作和学习的同学。反过头来看,你怎么看改革开放之后时代对于你们这一代人的馈赠?
李东生:
改革开放四十年,我们这一代基本上都经历了。当时我是在下乡的农场直接考上大学的。
马腾:
你进到大学的时候已经21岁了。
李东生:
对,进到大学的时候已经21岁了。据我了解,我们班的同学可能超过一半都是所谓的新三届,在中学毕业之后都有三四年的工作或下乡的经历才进入到大学,所以大家都非常珍惜学习的机会,都非常努力刻苦。当时在大学的学习氛围非常好,不用扬鞭自奋蹄,都是三点一线,宿舍、食堂、图书馆、课室。平时大家很少去娱乐和游玩,大学四年是非常紧张度过的。
另外,我们大学毕业的时候有一部分同学选择出国留学,这些同学大都是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大部分同学留在了国内发展。过了三十多年来看,出国同学有出国同学的成就,他们更多的是在技术领域有更好的造诣,有更好的成长的机会。但就办企业来讲,留在国内的同学机会更多。2018年也有很多同学创办了自己的公司,而且也取得了相当不错的业绩。像创维的创始人黄宏生,京信的创始人霍东龄,还有中集公司董事长麦伯良,都是我们那一届的同学。
真是人才济济的一个班级。
李东生:
我们同学出了很多企业家,有不少人到今天还依然在企业经营的第一线。
马腾:
TCL是成立于1981年,从现在来看它是一个历史比较长的企业。现在企业都讲创新,创新就会讲到年轻化。比如像现在很多互联网企业,很多公司的年轻人到35岁的时候就感觉到很焦虑,觉得35岁我再待在这个公司里有点不太好意思。你怎么看企业的创新和年轻化之间的关系?
李东生:
说真话,这个问题有点像灵魂拷问,对我来讲也是挺困扰的。我今年都62岁了,还要打拼在企业的第一线,这本身作为制造业来讲不是太正常。因为企业不同阶段对企业竞争力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你不能适应变化可能就会被淘汰。我们的挑战在哪里?现在技术发展很快,制造业、实业和服务业已经没有太明显的边界。我们现在要和腾讯合作,和小米合作,和阿里合作,所以大家会造成很多结合。如果适应不了这个智能+互联网的时代,就很难有竞争力,这就是我们企业要不断转型的地方。我们企业有一个很好的传统,就是变革、创新。在1998年企业体制改革的时候,我就提出变革创新的概念,这个基因一直支持企业做到今天!这两年企业的业绩总体是非常不错的,保持销售的增长,盈利的增长,但是2014年到2016年的一段时间是下滑的。当时我们就很快地意识到,我们企业的发展还是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马腾:
什么问题?
李东生:
2016年下半年你还没有完全跳出制造业的模式,建立新的能力方面突破不够。
马腾:
其实老化不是年龄的老化,而是意识和产品能力的老化。
李东生:
对,虽然我62岁,但是我觉得很年轻。我对新事物很敏感,我愿意去学习。
【旁白】:
年龄是一个社会认知,同时也是一个自我认知。我觉得年轻的心态是最重要的,就像李东生先生他认为自己虽然是62岁了,但是还保持着好奇心,保持着一个旺盛的战斗力,我们就能够说他是一个心态年轻的人。他还有一种热爱,对于一个企业的热爱,对于一个行业的热爱,以及他对于世界的发展保持着一个好奇心。
快问快答
Q:近期让你印象最深刻的黑科技是什么?
李东生:是我们下一代显示技术。
Q:如果说未来是屏的世界,屏有哪些可以脑洞大开的应用?
李东生:脑洞大开的应用,比如能够把它作为一个房子的装饰。整个房子不用贴墙纸,就贴一个柔性屏,你喜欢看什么风景,喜欢看什么内容,随时可以调,完全取决于你的心情。
Q:你觉得电视这个产品会消失吗?
李东生:显示产品一定不会消失,电视作为只收看电视广播的产品也许会消失。
Q:国内、国外出差的时间比例大概是多久?
李东生:大概是三七。
Q:目前最看好的海外市场是哪一个?
李东生:美国。
Q:你是中国制造的代言人之一,你心目中还有哪些人可以称为中国制造的代言人?
李东生:太多了,比如华为的任正非、联想的柳传志、吉利的李书福,在全球化当中都做的非常好。
Q:你曾经用鹰来形容企业的蜕变,如果用一个动物来形容自己呢?
李东生:企业是鹰,我当然也是鹰。
Q:未来最想尝试的冒险的事情是什么?
李东生:我们挑战全球领先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