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一千万作者发钱!抖音“补贴”升级,真能打造短视频之王吗?
文|张书乐
8月24日,抖音宣布推出“创作者成长计划”,将通过优化流量扶持,提供更多创作工具,更完善的服务后台等方式,在未来一年,帮助一千万创作者在抖音上实现流量变现、获得收入。
过去半年,抖音平台上成长最快的内容领域是文化教育领域。抖音官方数据显示,短短半年,文化教育领域一万粉丝以上的创作者数量,增长了330%。
在今年7月,抖音宣布DAU(日活跃用户数)突破3.2亿。8月24日,抖音总裁张楠在首届抖音创作者大会上预测,到2020年,国内短视频行业的总日活用户数将达到10亿。
同时,抖音自身也在让短视频变长。
今年4月,抖音向用户全面开放了1分钟视频的拍摄权限。未来抖音将逐步开放15分钟的视频发布能力,为创作者提供更丰富的内容载体。
就此,《华夏时报》记者郑婷婷和书乐进行了一番交流,贫道以为:
抖音如此作为,直接目的是增加创作者黏性,通过一定的分润让创作者,特别是难以流量表现的创作者实现一定收益的路数。
间接也能通过内容的大丰富促进用户的黏性。
毕竟,短视频上抖音领先一步。但在内容上和其他短视频平台难以实现差异性。因此,在找到新的颠覆式体验建立护城河之前,它需要用类似补贴(来源于流量广告的分润)来达成对内容的占有。
但仅仅靠补贴,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
补贴买不来好内容,所以平台还是会用新的体验和活动主导。补贴是用来稳定腰部以下的创作者,腰部以上的其实不在乎这点补贴和分润。
变长的抖音则是另一种试错,在创新上,让内容创作者有更多的姿势可以选择。
毕竟,颠覆式创新的突破口和试错,以及一些特定主题,比如博物馆啥的,需要召集一定创作者来挖掘深度,太短的视频就不具备承载能力。
而且作为完全来自内容创作者支撑全部内容的平台,用更多新颖的姿势(活动主题或更新奇和简易的工具)来引导创作者,才是关键。
当然,这都是利诱,是在分润这个基础动作上的进阶路数。
张书乐 人民网、人民邮电报专栏作者,互联网和游戏产业观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