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新时代做产品经理,你不能太古典
如果说有一种产品经理是一定会淘汰的,那就是古典产品经理。
今天跟大家分享自己的亲身经历。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和业务团队的关系不好,他们认为我是需求路上的拦路虎,每次都要刁难他们导致最后指标完不成。而开发同事也觉得我每次都是需求滞后,是不是能力不够。
后来经过思考和与大量优秀产品经理的交流,终于找到了答案。
那就是:要做新时代产品经理,而不是古典产品经理。
01 古典产品经理终将淘汰
产品经理天生是焦虑的,因为大多数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实质的作用,能力模型很虚无,很难量化。今天我们就把这个问题掰开揉碎讲清楚。
我觉得有一种产品经理是一定会淘汰的,就是古典产品经理。
什么是古典产品经理?举个例子来讲。
古典产品经理的边界非常清晰,比如:
- 我作为产品经理和运营就要做两件事,我只写文档,数据运营来跟;
- 我作为产品经理只交付需求,研发质量项目经理把关;
- 我作为产品经理不需要懂业务,只提供方法论支持。
这种自我标榜为产品经理,划定清晰边界,局限自己的行为,我称之为古典产品经理的做派。
简单来说就是,自己把自己产品经理工作和业务的边界定得过于清晰且局限,这样不但在人脉上会活成一座孤岛,也会在能力上仅仅关注与方法论而不懂实战案例,而变得平庸和大众化。
02 新时代产品经理
怎么做一个新时代产品经理呢?怎么定位自己又如何成长做好职业规划呢?
简单来讲就是一句话:要学会渗透。
什么叫渗透?
举个例子来讲,产品经理跟研发合作紧密吧?长此以往,会有一些感觉,比如要新做一个销售引导页面,里面的一些商品详情要跟最新的推荐销售专区保持一致,那么就要采取同步或者调接口的方式来做,否则如果从源头数据计算的话,两边难保不同步。
那么一些展示层面前端处理的逻辑,就可能不放在接口逻辑内,由调用方自己处理。这种感觉,就是我虽然不会写代码,但是我大概知道你的思路,也清楚可行性和大概的工作量。
这种行为就叫做渗透,就是因为合作和上下游交付关系而衍生出来的知识和能力层面的拓展。
渗透对于产品经理来说很重要,因为这个岗位的位置就是四通八达的。
之所以说产品经理是CEO的学前班,就是说产品经理太适合整体广泛接触公司业务了,这些才是最宝贵的财富。所以作为古典产品经理来说,固步自封地沉醉在自己的方法论和用户体验思维下,是极不可取的。
所以新时代产品经理的渗透,需要我们在做各个需求的时候多参与一点,不要仅仅是站在端到端交付的立场,而是打破自己产品经理的名头,踏踏实实把自己当作一个业务人。
这里要做到3点:
- 第一,提早参与需求的规划,而不是被动等待原始业务需求、运营需求、客服需求的交付。等待交付虽然工作量小,但是仅仅是作为执行层面,可替代性太强了。而且我们不渗透别人,别人也在渗透我们。在互联网时代,用户体验5层次和金字塔原理恐怕人尽皆知,被动的产品经理也会越发让人觉得鸡肋。
- 第二,随时同步目标,要在一开始规划层面的时候就统一大家的立场,而不是运营在背指标,产品在支持。这种上下游对接关系会把两个团队变成对立面,很难维系良好的关系。统一的立场建立在统一的目标,所以各种运营的汇报会一定要参加,才能感同身受。
- 第三,打破架构边界。架构上往往产品和运营、业务都不是一个团队,这就需要放下隔阂。很多时候,比较好的情况是产品经理深入参与某一个项目,以项目组的形式和大家合作,而不是按常规架构划定界限。架构是为了项目和业务服务的,而不是本末倒置。
做好这三点,我们就能突破古典,走新时代产品经理之路,从而告别焦虑。
03 这个时代产品经理真正面临的问题
说完了我们的问题和目标,也想从历史进程的角度来谈谈我们所处的时代,和这个时代产品经理所面临的问题。
我们这个时代产品经理主要大环境的问题就是:没有一个固定的岗位形态。尤其是在大众和外行严重,起码保守估计有近10亿人是不知道产品经理是什么的。
这个数据不是空穴来风。
前两天刘润老师写了篇文章,讲了自己购买火车票退票换票的经过,最后的结论是我们都活在产品经理的一念之间,告诫我们要警惕自己的起心动念,多带着责任感做善事。
我想说这篇文章真的对产品经理不公平,对大众了解产品经理也营造了一些误会。
因为产品经理并不是起心动念的岗位,产品经理恰恰是在无数个起心动念中负责论证和分析的那个人。起心动念的门槛太低了,而做产品又太复杂,所以大部分人会觉得产品经理就是个拍脑门试错的岗位,这真是太可悲了。
当然这不是刘润老师的问题,也不是产品经理岗位的问题,更不是大众的问题,是行业的发展没有达到成熟,仍然有相当程度的团队还存在产品研发流程混乱、产品经理拍脑门的情况,只要这些情况存在,产品经理的形象就依然存在被误解的可能,产品经理的形态也仍然有待清晰。
所以作为这个时代的产品人来说,要学会面对这种质疑,并推动整个行业向好发展。对应上文来说,就是弱化自己的古典属性,更多地渗透到各个岗位,成为产品思维驱动的业务专家、敏捷专家、战略专家。这样才能打破局限和误解,让产品行当蓬勃发展。
04 优秀产品经理应善于求证
最后我们再升华一下,看看为什么对于现阶段产品经理来说,论证要比起心动念更加有价值,又该如何论证。
首先,假设是很简单的,而求证是很重要的。
这个世界很多人都是何不食肉糜的状态。比如看到微信朋友圈10秒就讲很克制,后面出了照片日记又说布局短视频,朋友圈延长到15秒又说扶持微视。
最可怕的是自己假设之后再说服自己内化成方法论,形成逻辑自洽。但其实以上内容统统都是一种可能性而已,在没有求证并论证之前,都不是事实,也不应该变为指导思想。
这就是何不食肉糜,太多人喜欢站在自己的角度和知识体系内对别人指指点点,再内化自己的知识体系,变得越来越自负和心高气傲。
殊不知如果你不是真的了解甚至经历过对方的处境,你就不能清晰认知他面临的问题,也无法衡量他的解决方法,更没法揣测他的价值属性。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理论水平很高,但是实战很差,就是因为方法论和实战之间是有很深的鸿沟的,这段距离要靠瞬息万变的实战环境积累的经验来弥补。
所以逐渐进入成熟期的我,已经很少广撒网地去体验APP了,因为我已经积累了足够的交互知识和产品逻辑思维。如果不是体验自己领域的,或者是特别优秀的APP,对我的价值就太低了。因为不是自己行业的APP,你对他产品设计的方案,完全都是自己的揣测,并且也没有资源和渠道去证伪,如果你再臆想出来一些结论内化下来,这种行为是很危险的。
我们都需要建立自我来对抗世界,但急功近利不筛选不论证的学习,最后只能走向自负。
所以我们要做的是,看看自己的行业和业务,自己有哪些资源可以作为论证资料,再根据自己的需求和背景,有目的性地摄取知识。比如我在做保险科技之前,我觉得保险行业很枯燥,复杂的条款和话术没什么新意,但意识到我该加强论证后,我刻意去关注行业的态势和新闻,再通过公司的一些资源来论证,慢慢逼自己在业务上入门,这样坚持下去慢慢形成了自己的知识体系闭环,收获很多。
05 总结
综上所述,我觉得产品经理的成长就是不再浮于表面纠结于方法论和工具了,而是能够在业务层面有更多理解,并且有更多产品思维和业务结合点的积累。
在不远的未来,终有一天产品思维将内化到各个岗位内,单纯的古典产品经理、原型经理、交互经理将弱化。在新的岗位形态下,也会衍生出新的知识体系并不断循环。
商业是发展的,业务是进步的,岗位名称和架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用完善的知识体系取胜,而不是纠结于方法,做到无招胜有招,才是最高的境界。
张三丰教给张无忌太极剑的时候,有过如下对话:
“无忌,我教你的还记得多少?”“回太师傅,我只记得一大半”
“ 那,现在呢?”“已经剩下一小半了”
“那,现在呢?”“我已经把所有的全忘记了!”
“好,你可以上了…”
产品经理是表面、原型工具是形式,做产品才是目的。做到忘我的境界,才能求得本真。
忘掉自己是产品经理,才能成为真正的产品经理。
#专栏作家#
花生酱先生,微信公众号:产品之术,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金融业资深产品经理,对职涯规划与个人发展有丰富经验,产品涉猎广泛,ERP、金融领域较多。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