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众出局,国产手机已成为巨头游乐场
2016年,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放言:“绝大部分中国手机企业都将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
三年过去,国产手机格局诚如他所言。华为、OPPP,vivo,小米四家攫取了市场的大部分流量,乐视、金立、酷派等二线品牌相继沦陷出局。
而此前高光不断的魅族也同样陷入僵局。
魅族沦陷
高光不在
7月18日,黄章在回应网友对李楠离职的猜测时说 “对公司来说能挣钱的就是人才,不断亏钱的就是‘费财’。”而在十年前,黄章刚注意到李楠的,形容他“是难得的人才”。
这一言论果然引起了轩然大波。
李楠的前同事,现华米科技副总裁裴帆迪更是炮轰:“没有李楠,现在就不会有魅族这个公司”。
当我们回顾魅族过去几年经历时,2015年2月,魅族公开宣布获得了阿里巴巴的 5.9 亿美元融资,这一重要节点,是怎么也绕不开的。
拥有融资的魅族,也背负起了对赌协议里的跑量任务,从“小而美”的定位中转身,开始在商业世界狂奔。从2014年到2015年,魅族一共发布了8款机型,这对彼时热衷于将发布会开成演唱会的魅族来说,每三个月就会迎来两场劲歌热舞。
当然,得益于“机海战术“,2015年魅族的出货量大幅提升,全年总销量突破2000万部,同比增长350%。这也是魅族最闪光的时刻。
此后,当“演唱会”玩到极致,对销售的促进也到达了天花板。2016年魅族共卖出2200万台手机,相比此前的销量增幅,2200万的销量很是不够看。
2017年,黄章回归并任命杨柘出任CMO,这直接改变了魅族的产品定位。
为了追上华米OV几家,魅族冲击直接定位商务高端市场,发布了Pro 7。然而,这被寄予厚望的机型最遭遇了魅族历史上最大的滑卢铁——缺少魅族一贯的精致美,手机配置远远达不到定价,短短几个月就沦为千元机。
更有网友在知乎评论说:PRO 7让人寒心到骨子里。
在2015年到2017年,是国产手机圈地跑马最为重要的三年。而魅族却在竞争中,逐渐丢去了自己的优势——曾希望主打性价比,旗舰降价也新开魅蓝,但供应链不够稳定没有一举打开知名度;曾希望寄于线下突围,但没有强大的资金做底气,不是OPPO和vivo的一合之敌;而定位高端的路线,同样缺乏产品硬实力的支撑。
Pro7的失败,是产品线和口碑的双输,更引发了后续的一系列连锁反应,让魅族的路越显艰难。
行业遇冷
马太效应显著
在和腾讯《潜望》节目的对话中,李楠说:“我觉得魅族仍然有机会。“但从当前手机市场的状态来看,中国手机市场留给魅族的空间可能并不大了。
调研机构Counterpoint的报告显示,在中国,华米OV四家已经垄断了超过80%的份额。随着头部厂商地位稳固,二线品牌的生存空间也越来越少。据数据显示,小众品牌的出货量已经从2016年到2018年末,锐减31.9%之多。
更糟糕的是,手机行业正在遭遇着全面下滑。市场调研机构Canalys近日发布的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第二季度报告显示,市场总体出货持续低迷,同比下降6%,出货仅9760万,连续第九个季度呈现负增长。
行业遇冷,马太效应显著,整个市场的消费者都向头部品牌聚集。更重要的是,头部品牌的“机海”战术下仍在继续。不仅是单个产品上存在着配置上的差异,子品牌更是不断占据细分市场。华为拆分而出的荣耀,独立品牌红米,主打高性能的iQOO,影像力超强的全新系列Reno,正让头部手机品牌拥有更多的覆盖面和渗透率。
手机行业开始进入厮杀激烈的存量战场。能够刺激用户的,只剩下摄像头,芯片等“硬核”革新。而这类新技术,要求手机品牌对上游供应链拥有很强的话语权。
国产手机市场,俨然已变成了巨头的游戏场。
部署5G
重中之重
5G的落地势必会带来一波换新红利。Gartner报告指出,在未来3~4年的时间,有超过一半的4G存量用户会转为5G手机用户。
在5G的前夜,赛道上的玩家都不断部署品牌的护城河,以迎接冲击,这也使得消费者看到的5G新闻总是层出不穷。
华为宣布,Mate 20 X(5G)获中国首张 5G 终端进网许可证;中兴通讯也宣布,已在全球获得 25 个 5G 商用合同;OPPO宣布其 5G 手机已通过国家无线电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SRRC)以及中国泰尔实验室(CTA)的测试,将在今年 Q3 在国内推出 5G 手机;vivo 也在 MWC 的展前沟通上,宣布将在三季度推出 IQOO 手机的 5G 版本。小米也同样宣布,小米第一款 5G 手机 Mix3-5G 版,已经在欧洲上市,马上登陆中国市场。
谁也不肯放松对5G的部署,而对于二线厂商来说,先活下来才是最重要。
作者简介
独立撰稿人,知名科技专栏作者
曾获钛媒体年度十大“自由记者”
Donews年度新锐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