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链代发包收录,纯手工外链代发就找老客外链吧

站长新闻

您的位置:老客外链吧 > 站长新闻 >

Wi-Fi 背后的原理揭秘

文章来源:未知 作者:老铁seo 人气:20 时间2022-05-07 09:06:53

Wi-Fi 和 4G / 5G 蜂窝网络,是我们上网时最常用的两种接入方式。

这两种接入方式,平时在上网时似乎没感觉到有什么区别。然而,它们却是完全不同的设计哲学。

蜂窝网络以基站为小区中心,基站承担了小区的中央控制、用户授权和调度。

以 5G 为例,基站在每个帧中广播同步信号块 SSB。SSB 包含了小区的 PCI(物理小区标识)、基站的同步时间信息、空口信息、接入控制等参数。

手机在确认同步信号后,通过随机接入信道 PRACH,发送接入前导序列 Preamble,以此获取基站授权接入。不同的用户,采用不同的 ZC 正交序列来区分。

在接入后,无线信道分配好上下行时隙(这里特指 TDD 网络),基站和所有终端都在固定的时间内进行数据发送或接收。这种设计理念以基站作为小区中心,采用中心规划的设计哲学。

而 Wi-Fi 网络则不同。

Wi-Fi 在设计时,将 AP 接入点(这里 AP 的功能等同于 5G 中的基站)和用户终端放在同等的位置考虑。基于 802.11 协议的 AP 和终端,采用了载波侦听多路访问 / 碰撞避免(CSMA / CA)的方式,来平等竞争占用无线信道。

AP 和终端、终端与终端之间,在接入网络时先进行无线信道侦听。在确保信道没被占用的情况下,接入网络。设备之间并不分层级,而是采用自协调竞争接入的模式,访问网络。

从某种意义上,Wi-Fi 网络是一种去中心化的设计哲学。

这两种设计哲学,各有千秋。

蜂窝网络考虑的侧重点,是多设备接入时的容量和效率。而 Wi-Fi,由于其使用非授权频谱以及成本上考量,设计时更加侧重于抗干扰、低成本等特性。

两种方案都能让信道得到充分的利用。参考 Aruba Networks 发布的测试结果可以看出,LTE 和 Wi-Fi 6 在 MAC 层面的频谱使用效率非常接近,单流、256QAM 的情况下,都能到 5Mbps / Hz 以上的频谱使用效率。

图 1 LTE 与 Wi-Fi 在频谱使用效率上的对比

█ 接入过程与漫游

那么,没有中心控制的 Wi-Fi,具体是怎么协作接入的呢?

首先第一步,是寻找 Wi-Fi 网络。

由于 Wi-Fi 网络中 AP 没有广播功能,终端是不可能预先知道是否有可用的网络资源以及 AP 参数的。

这里,终端采用了一种主动探针的方式来进行请求。

终端会在 Wi-Fi 的第一个 20MHz 频道上,发送一系列探针序列,然后等待 AP 回应。

如果 20ms 后 AP 没有回应的话,终端将切换到下一个 20MHz 频道,重复上述动作,直到收到 AP 的回应,确认 AP 的工作频段和接入参数才能接入网络。

图 2 手机进行主动扫探针搜寻信道过程

写到这里,你可能会想到,如果室内有多个 Wi-Fi AP,当用户在移动,终端从一个 AP 切换到另一个 AP 时,还要重复上述的 AP 搜寻过程吗?

每个频道 20ms,搜索一圈信道下来,需要较长时间,连接岂不是会中断?那还怎么确保视频会议或者微信语音的通信质量呢?

现在的办公室甚至现在很多家庭无线局域网,都会采用多 AP mesh 组网的方式,来提高网络覆盖性能。

如果每次终端切换 AP 时,都重新做上述的主动探针搜寻信道过程,将是会非常低效的。好在 802.11 工作组考虑到了小区切换的问题,在 802.11k 中开发了“邻居报告”的协议。

设备在接入 AP 后,该 AP 会将其附近 AP 的 BSSID 和频道信息发送给用户。这样一来,用户在需要切换到另一个 AP 时,就不用再扫描一遍频道了。

这样做的好处,一来是极大节省了切换时间,保证通信不出现中断。二来是给用户设备省电,设备不再需要发送一个个探针。第三,就是无线信道也得到了更加有效的利用,AP 不需要频繁占用无线信道来不断回应终端的请求。

图 3 AP 通过 802.11k 协议回应终端设备其邻近 AP 的信息

█ 自我协调,信道竞争接入,避免冲突

接入网络后,AP 和终端们便开始竞争无线信道的使用。

在 Wi-Fi 系统中,终端和 AP 的空口时间统一被分为空闲(Idle)和机会发送(TXOP)时段。没有数据时,设备属于空闲期,不会发送任何信息。

当设备收到数据发送请求时,设备开始进入争夺无线信道的“仲裁”(Arbitration)过程。没有中央调度器,所有设备按照数据优先级采用“公平竞争”模式来赢得信道仲裁。赢得信道的设备,将会得到 6ms 的机会发送窗,然后进入下一个仲裁期。

图 4 802.11 中的空口时间分配

进入仲裁过程的 Wi-Fi 设备,首先开启信道侦听模式,RF 接收机对无线信道中的 802.11 信号进行监测(Signal Detection)。如果侦听到的信号强度低于其 SD 阈值(以下图思科的方案为例,阈值为-82dBm)时,设备判定目前信道没有其他 Wi-Fi 设备在使用。

由于 Wi-Fi 使用的频段属于免授权频段,需要与非 802.11 设备共享使用,比如蓝牙,遥控器,微波炉等等。那么,在判断信道占用情况时,不仅仅需要能对自身 802.11 协议的信号进行监测,还需要对不明通信协议的功率进行检测。

这里就引出了第二个检测机制 —— 能量检测(Energy Detection)。

ED 的作用,是判断无线信道没有被其他非 Wi-Fi 设备占用,防止发送的有用 Wi-Fi 信号被淹没在噪声中,通常 ED 的门限比 SD 高 20dB。

图 5 思科无线设备的 SD,ED 设定

细心的用户可能会发现,在网络环境不好的情况下,视频通话时经常有能听到声音但图像被卡住的现象。这其实是 Wi-Fi 的一种发送优化措施,用于保障最基本的服务。

Wi-Fi 将数据分为四种不同的优先级,从上到下分别为语音(VO),视频(VI),最大努力(BE)和背景(BK)。每一个级别,都会附上不同的 AIFS 值。AIFS 值越低,发送优先级越高。

在 AIFS 时间结束之后,设备便进入了竞争窗口(CW),设备开始侦听无线信道,同时开始倒计时准备发送。

当 CW 倒计时结束时,如果设备发现信道正在占用,设备便自动进入下一个仲裁期。如果设备发现信道处于空闲状态,便开始占用信道,发送数据。

下图这个例子,在第一个仲裁期中,IPad 的 CW 时间最短,竞争信道成功,获得了发送权。在 IPad 数据发送后,一轮新的仲裁开始,手机在 CW 结束后,发现信道没有被占用,获得了发送权。最终,无线 AP 赢得了第三轮仲裁,获得发送权。

图 6 多设备信道竞争过程

读到这里,你可能会发现,这个竞争过程在设备增多的情况下,效率会明显降低,每个设备的等待发送时间将会变长很多。

实际体验中,你可能也注意到了,在 Wi-Fi 设备多的公共环境,比如商场、学校中,经常需要等待很长时间,才能发送或接收数据。

那么,很有可能是网络还没有升级到最新的 Wi-Fi 6。

Wi-Fi 6 可以说是 Wi-Fi 行业过去十多年中最大的一次革新。具体 Wi-Fi 6 是通过哪些新特性来解决多设备下网络阻塞的问题呢?我会在下一期的文章中给大家一一道来。

联系我们

在线服务 外链咨询 二维码

扫码添加微信:juxia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