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链代发包收录,纯手工外链代发就找老客外链吧

站长新闻

您的位置:老客外链吧 > 站长新闻 > 互联网 >

4个年轻人的“双11”:有人“戒了”,有人一直在还花呗的路上

文章来源:观光车 作者:观光车 人气:10 时间2020-11-16 16:57:58

今年是“双11”购物节出现的第12年。官方数据显示,今年“双11”期间(11.1—11.11),天猫成交额4982亿元、京东商城成交额2715亿元,加上苏宁易购、拼多多等平台,今年“双11”交易总额或逼近万亿元。

钛媒体和四位年轻朋友聊了聊他们和“双11”的故事。他们中有人超前消费,走上了买买买之后的还债路,也有人精打细算把“双11”当节日过。

 

“好像钱一定要变成东西,才有实感”

姓名:骁迩

年龄:26岁

职业:项目经理

工作地点:北京

“双11”龄:12岁

我叫骁迩,从2009年首年“双11”开始参与,之后每年都准时报到。

今年“双11”的主要抢购战场是淘宝,买的东西涉及种类很多,衣服是最多的,此外还有鞋、饰品、零食以及书。

对今年的“双11”我很期待,发现关注的几件品牌大衣均有降价几百元,感觉很划算。今年我一共消费了1万多,有一部分是用会花呗支付的。

除去“双11”当天,我日常网购的频率也非常高。抛开日常急用的生活用品,其他所有品类商品我都会选择网购,基本上本着“能在网上买到的东西就网购的原则”生活着。

我特别喜欢“双11”,当然了最初是奔着省钱这个目的去的,但最后会发现反而让自己生活的负担变得更重。

理性消费的人会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范围之内去消费,但我不是用存款去买的,而是用借贷平台超前消费。

一些平时不一定会买的商品在“双11”那天因为有优惠,无形中就成了一种诱惑,“买一买好像也无所谓”的想法就会潜入我的脑中。于是在买买买之后,要开始走上还还还(还花呗)之路。

我目前的借贷产品只有花呗,我自认为自己并不是个控制力很强的人,所以有必要从源头遏制住,多个借贷产品会把人逼向绝境。

4个年轻人的“双11”:有人“戒了”,有人一直在还花呗的路上

(图/ Quanta )

我的日常生活也会用到花呗,叠加“双11”欠的钱,每月分期还一些可能要还将近小半年。

每个月挣来的工资交完房租还完花呗基本就没了,根本存不下钱来。我的花呗额度最高的时候是5万元,现在已经努力降到1万2。在我看来,如今不需要还债的年轻人真的很了不起。

去年是我这12年来“双11”抢购最疯狂的一年,很小的东西我都会买,比如蜡笔,但后来发现买这些东西不仅没有省多少钱,反而堆砌在家中让我烦躁,以及还贷压力也会越来越大。

今年“双11”我变得稍微理性了些,在脑中先进行一次筛选,那些短时间内不是很需要的东西就选择不买、不囤。部分东西我会选择平日里去拼多多上下单。

“双11”的折扣力度在我看来还是可以的,但是我参与只有几个部分:平台满减;商家限时降价;领取商家的限时优惠券。

我坚决不参与任何战队,也不研究各种规则。完全没心思参与,感觉投入太多浪费时间。有津贴和店家降价,我觉得就够了。整体算来,在“双11”买的那些东西可以省两千多元。

“双11”过后,发现很多东西好像也不是那么需要。一些衣服买回来穿上并不是想象中的样子,不好搭配,但总觉得好像还能再拯救一下就放在那里也没退货。一些衣服一次也没有穿过,最终就捐出去了。

我比较相信品牌旗舰店,品牌和来源可以帮助我选择,感觉更可靠。不会随便买杂牌折扣力度大、特别便宜的商品,总觉得便宜没好货。

剁手会让我感到开心,我很喜欢“购买”的这个动作。付款、等快递、收货、拆快递,每个步骤都让我感到开心。

好像钱一定要变成东西,才有实感。我希望自己一直有快递在途中等待送达。

不过,虽然买的时候很开心,但是一下子这么大笔支出,最终还是得回归现实。以前买完,第二天还会再看看有没有什么没卖完的,继续追买。如今,我完全不想再点开淘宝了。

我变了,变现实了。因为最终的指向还得我自己去还钱,当然需要还的越少越好。其实花钱付款的时候也是带着悲怆感的,并不想在买东西的时候有这么多后顾之忧。

我现在就想尽可能的早点还完花呗,把额度降为0。再开始学习“赚多少花多少”的消费理念,并想开始存钱。

前一阵子感冒生病,高烧烧到40度,几乎被烧晕了。去到医院,医生先让验血拍CT各种检查都要来一遍,一下子就花掉了700元。医保要花满1800 以上的才能报销,之后医生喊我去复查,我也没去。

我现在就想努力挣钱,不该花的钱一分不花,不然病都生不起。

 

戒掉“双11”的第2年,我拒绝继续陷入焦虑

姓名:小Q

年龄:26岁

身份:应届硕士毕业生

生活地点:湖北

“双11”龄:成功戒“双11”两年

我是小Q,今年是我戒掉“双11”的第2年。与前几年“双11”之夜的熬夜疯狂血拼相比,今年的我竟然忘记了当天是“双11”,晚上九点就早早睡去了。

我第一次参加“双11”,是2013年,那一年我在东北的一所大学读大一。

几乎和每一个普通的女孩子一样,会在心里会偷偷期待着,渴望自己女大十八变,变美、变优秀。想将大学作为自己成长阶段的新起点,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开始密切关注各类互联网博主学习护肤、美妆、穿搭等。

就在那几年,微博、聚美、小红书等各大平台开始出现各类网红,有护肤博主、美妆博主、生活博主,她们像雨后春笋一样全部冒出来。

那些博主都有明显的特征:瘦、白、美、精致。

那些博主除了日常晒出自己美照之外,还时不时输出自己的观点,“女生要是没有十支口红就不是女人” “不低于多少公斤就是肥” “你要是不穿这个衣服,就不潮就out了”。

这些话似乎都在刺激当时的我,让我反思,“我到底算不算是一名女生?”于是暗下决心,要往她们口中描述的那个样子去靠拢。

对于那时刚上大学还无比天真的我来说,根本没有意识到,其实那些博主本身也是被包装的。

博主不长痘,她用的护肤品我要买; 博主穿这件衣服好看,我要买同款;博主针对学生群体安利平价好用的商品,信她所以也买。

当时满脑子都是“我要变好看”、“我要像镜头里面的那个人那样精致”这样的想法,像是被洗脑了一般。

在这个推崇消费主义至上的时代,很多人信听互联网上输出的观点,主动或被动地掉入陷阱,无意识地陷入外貌焦虑、皮肤焦虑、身材焦虑、审美焦虑。

那些博主的社交平台塑造的人设:过着名媛生活、悠闲、身材好、皮肤好、精致。

那段时期,网络社交媒体和朋友圈都盛行一种“名媛风”,她们去咖啡厅,点杯咖啡或一份甜点,桌子再刻意摆上一本书当背景,配上自拍,文案大多是“惬意的人生,享受片刻的安宁”,整体文风给人一种“岁月静好”的感觉。

当时的我信以为真,并没有识破其中的猫腻。但渐渐发现千篇一律,后知后觉发现自己过分单纯。曾经还以为,别人过的都是这样精致的生活,甚至在心里羡慕过。

后来发现其实不是的,她们甚至不一定真的懂护肤知识,很多都是广告。

大学时期,我有青春痘。“双11”那天会买很多被博主种草的关于祛痘、护肤的产品,一般都早早加入购物车,期待着倒计时结算。

印象最疯狂的一年是2016年的“双11”,我一辈子都记得那个画面。那年我不仅买自己的东西,还帮家里人采购。

为了迎接“双11”,爸妈会提前给我打钱。家里人会发来一张清单,上面写着他们所需要的东西,大件到羽绒服、小件到生活用品。

那天我发了高烧,整个人晕晕沉沉的,头痛得要死、想吐,双手发抖。

有些商品因为很早之前已经付过定金,需要当晚提交尾款。我当天早早睡去,但是定了闹钟。为了有双层保证,还叮嘱室友到时间一定要叫醒我。

从那一晚开始,我的“双11”购物快乐就逐年降低,到2018年就彻底消失不见了。

最初最期待拆开快递拿到商品后,想象自己通过商品有什么好的改变,但那些护肤品都不尽如人意。

每年参与“双11”最快乐瞬间其实并不是收包裹,是限量销售时抢赢了别人的瞬间。有一种我抢到了因此占有更加独特的资源,觉得自己变成了少数人。看着定购人数,自己挤进前几千名中很满足,那是史无前例的快感顶峰值。

后面收包裹都不及那一瞬间,像着魔了似的在参与某种竞赛。如今想想到头来竟在攀比这些东西,觉得可笑。

囤货,也是一件令我感到痛苦的事情。本想着通过买东西填满内心另种形式的空虚,好像买到攒起来就比其他人拥有更珍贵的资源。但实际上,自己分明成了商家们的羊毛,内心的焦虑被利用了。

西方有一个神话故事,传说有一条龙,那条龙很喜欢金子,但是它不能花,它仍然一直搜集直到堆满整个房间。我觉得自己很像那条龙,家里堆了一堆自己很少能用到的或者买多了的东西。

这些无用的消费,反倒让我每天都在想着到底怎么才能尽快用完它们,于是陷入新的焦虑、陷进另外一个怪圈里。

我曾经在“双11”买过6瓶去痘印美白精华,后来自己开始认真学习护肤知识才得知,有些痘印除非进行医美,否则实际上很难去除,色素沉淀在脸上用什么都不会有彻底的改善。

但那时想着都是自己辛苦熬夜抢来的,坚决不可以“浪费”,怎么坚持也要用完,舍不得转卖。结果每天用的时候也很不开心。

为了尽快用完,每天都在过量抹,抹过量反而会刺激长出更多的痘痘。那是我第一次体会到“用到吐”的滋味,春夏秋冬过了四季都还没用完。

随着长大,了解更多专业的护肤知识和商家的营销手段后,我的消费变得更理性了。看清这场狂欢背后陷阱和游戏规则后,觉得一切都没啥意思。

2018年“双11”下单后,我主动退掉了一部分。当时本着“我倒要看看不买这些我能不能死”的决心,就想看看自己到底能不能成功割舍这些诱惑。

于是逼自己把这个戒掉,那种感觉就像戒毒一样。最后证明,我可以做到。从2019年“双11”开始,我就完全不参与了。结果发现真的没有任何影响,我还是过得很好。

 

精打细算,货比三家,商家想算计我?没门!

姓名:狮芭

年龄:26岁

职业:图书出版社编辑

工作地点:吉林

“双11”龄:12岁

我叫狮芭,“双11”忠实用户,从2009年起,如牛郎与织女一年一会,我和”双11”年年相约。

我买的东西最多的是生活用品和零食。我是重度游戏玩家,也会补充键盘、显卡、机箱、音响等设备。自从养猫之后,也是一名尽职尽责的铲屎官,猫主子的猫粮和罐头自然也少不了。

今年的我,消费更理性了。没有囤积,只买阶段性够用的量。因为我开始熟知那些套路,“双11”过后,紧接着“双12”、“元旦”、“春节”等各种促销活动也都将接踵而来,真没必要买那么多。

但之前我会囤买,比如去年“双11”买的卷纸,直到现在家里还剩两箱呢。一年都过去了,洗衣液也还剩好几斤。

今年“双11”我买了两袋猫粮、十盒猫罐头、硬盘、洗发水、零食、消毒水以及书架胶带钥匙扣等日常用品。

4个年轻人的“双11”:有人“戒了”,有人一直在还花呗的路上

狮芭买猫粮前,对比不同店家优惠活动算的帐(图/受访者)

这些东西很早之前我就都算好价钱,加进购物车里了,大多都有折扣。有些细碎的商品虽然没有折扣,但最终可用于满300减40的优惠里凑数。

但转折来了,虽然我精打细算还是抵不住诱惑。为了凑满减,购物车里的东西越加越多,本想凑一个满减,最终凑下来好几个满减。

说起耐心,我都服我自己。上数学课我好像都没这么认真地算过。第一步:比价,货比三家,买不了吃亏;第二步:搜索该商品历史价格,查看它之前搞过什么活动优惠;第三步:领取店家优惠券;第四步:计算总价看平台满减。

不过我也止步于此,平台发的优惠券我一般不会领取。因为要细分不同品类消费达什么数之后才可以用,但太繁杂的计算令我头大。

津贴、战队、金币那些花样玩法,我也通通无视。不过每年到”双11”的时候,就有很多朋友发我链接,让我帮他们助力,我无奈只能每天像打卡一样要一一帮他们完成任务。

因为今年“双11”周期拉长,我已经收到了十八个快递了。今年,我爸我妈也参与了“双11”。他们当天也熬夜守着购物车等待付款。我爸买了很多白酒,我妈买了很多衣服。

12年的陪伴,好像早已认同它算是一个热闹节日了。假如要真没有它了的话,心里好像挺空落落不是滋味的。

因为”双11”,期间无论是办公室还是朋友圈都变得热闹起来。大家一起分享彼此买了什么、一起吐槽规则恶心的点,我觉得都挺好玩的。

 

最好不要冲动,要想清楚自己要什么

姓名:Paul

年龄:35

职业: 公关

工作地点:北京

“双11”龄:不详,今年戒了

今年只关注了1个相机,仍然没折扣,果断没买。但是在12点准时给女朋友抢了双鞋。

我前几年,网购很多,工作上一忙起来、新项目一开始,我就先网购一拨,缓解一下焦虑,等事情做完就收快递。

那几年主要是买跟个人爱好有关的东西,像户外装备、摄影设备。今年和去年消停了,平时只上京东超市买点油和米、卫生纸、洗衣液等生活用品。

其实“双11”,还是有一些很实惠折扣,比如今年那双鞋平常是1400,打折后不到900吧。

但是我关注的商品很少打折,都是一些数码设备,数码设备本来就没什么空间吧,双不“双11”的影响不大,“双11”也不打折。

以前很多其实是冲动消费。什么是冲动消费?我认为保证温饱和基本需求是理性消费,买一些没什么用的东西就是冲动。

前几年“双11”买过太多没什么用的东西,最后都成了摆设。最差劲的是一个手持的品牌小相机,“双11”凑单买的,拿回来使了几次,发现防抖太差,画质比手机差不多,就果断放弃了,现在成了摆设。

最满意的“双11”是今年,因为买了那双鞋。女朋友要生日了,着急啊,不知道送什么好,这双鞋是她钦点的,她非得让我“双11”买,我抢到手了,就解决了直到年前最大的困扰。

“双11”的优惠规则是个巨大的坑,吸引人不停地凑单去凑满减,而且有很多规则很复杂,一个两个满减能整明白,多了真搞不懂。

不过也无所谓,我想买的东西都很贵,我只能靠发财去解决,不能靠优惠解决。

我的花呗额度8万多吧,现在不怎么用了,因为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因为我不怎么买了已经,人一定要弄清楚自己到底要什么,不要盲目消费。

联系我们

在线服务 外链咨询 二维码

扫码添加微信:juxia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