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终于知道 OPPO Find X 牺牲了什么,又带来了什么
本篇内容精选自爱否出品的《OPPO Find X 评测》。
/ / / / /
OPPO Find X 真的是把外观设计上的优先级排到了一个相当高的位置。当你第一次拿到手机的时候,看看背面,这平整光滑的玻璃后盖与顶部月牙型的陶瓷盖板,流光溢彩。
再转到正面,点亮屏幕......等等,摄像头们去哪里了?
对,今天我们的重头戏,就是Find x的最重要的两个卖点 —— 双轨潜望结构,与全面屏。
Find X的出现,伴随着一片赞叹声,因为它不仅像NEX一样解决了正面的刘海,还让背部突起了很多年的后置摄像头,不见了。
使它能到这些的,是它顶部,采用了日本尼得科步进电机的一体式双轨潜望结构。
NEX的方案,仅仅需要升起一个小小的前置摄像头。因此无法解决后置摄像头的突起问题。Find X的方案激进得多——它把前置摄像头与后置摄像头,全部塞了进去。这样整机上部约1/4体积的部分,就成了一个可以升降的区域。
为了这个巨大体积的机械结构能够稳定的升起落下,两边还分别布置了两条像书桌抽屉一样的滑轨与限位器。这就是双轨潜望结构名称的由来了。
摄像头被藏起来之后,机身无论正面还是反面都再看不见大的玻璃开孔。拿在手里才真是觉得无比顺滑,舒坦。
但仅仅是做了两套摄像头,还不足以让我们觉得惊艳。令人没有想到的是,Find X这次抢在了PPT发布的小米8探索版之前,把iPhone X同等技术等级的3D结构光人脸识别,给塞了进去。
在iPhone X发布了整整半年之后,整个安卓阵营终于迎来了第一款具有3D结构光人脸识别的手机——Find X。但把所有结构光的组件都塞进一块机械结构里,每一次使用都需要升起落下,这个体验究竟怎么样?
根据官方的数据和我们爱否小伙伴一帧一帧的视频验证,确认这个双轨潜望结构的升起与降落的速度相等,都为0.6秒。
那当我拿出手机,抬起来,亮屏,升起摄像头,等0.6秒再解锁,岂不是需要等待很长时间了?我们拿来了iPhone X进行比较,发现因为3D结构光随机点计算的复杂性,iPhone X从亮屏到解锁也需要半秒钟的时间。Find X的人脸识别却非常的快速,因此从摄像头完全升起到解锁,几乎是同步完成的。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在我们点按两部手机之后,它们解锁的速度(几乎)完全一样。
为了能达成这样的效果,OPPO与国内的3D结构光技术公司奥比中光进行了合作。并单独做了一颗IC,专门计算深度数据。在两家企业的努力之下,3D信息的获取只需30ms,而运算也只需100ms。
值得一说的是,Find X 在系统设置中,默认是抬起亮屏后,需要先往上滑一下,才会升起机械结构。这与 iPhone 的逻辑正好相反,iPhone 是抬起来先识别你的脸,然后再往上滑一下确认解锁。不过在录入人脸后, Find X 可以在设置里改为按压电源键直接升起机械结构。
这个操作逻辑我们给个赞,因为你在拿起手机的时候,就可以直接按压电源键,让手机抬起的过程中直接升起机械结构,等到了你的面前,识别一下,立刻解锁。这基本上抵消了机械结构升起所拖累的时间,也很好的避免了误操作的问题。
安全性方面,Find X在执行解锁的瞬间,会先拍一张红外照片,通过算法识别是否为假体,再启动3D点阵投影进行认证。我们找了一个假人头,无论使出什么方法,都不能让Find X认为它是一个真人,无论解锁和录入都吃瘪。这方面的表现与iPhone是一致的。
而在测试其他照片解锁的安卓手机时,虽然它们能通过一些算法识别照片,但是遇到我们这颗逼真的假人头时,立刻录入成功,毫不犹豫。
因此可以看出,3D结构光的安全性方面,确实比照片或者红外解锁,都要高了一个等级。但是Find X的15000个点阵怎么说还是比iPhone少了一倍。在认出你的高仿山寨面前,可能是比iPhone稍微差了一些。但除非你本身就有双胞胎兄弟,又或者恰好去了一趟韩国,否则这样相似的两个人还真的不好找。所以目前来说,这仍然是安卓阵营科技含量最高,安全性最好的人脸识别,没有之一。
配合这个升降式的人脸识别的,就是正面这块第一观感极为震撼的,没有任何刘海的真·全面屏。当Find X正面的这块超高屏占比的 AMOLED 屏幕第一次在你眼前亮起的时候,看着这极窄的四周边框,与两边的3D曲面,确实有一种久违的震撼感。甚至比NEX还要震撼。
数据能够佐证我们的第一印象。按照官方的宣传数据,其屏占比达到了史无前例的93.8%。不过官方的算法是不计算边框的,视觉上并不完整。所以按照我们爱否的,包含边框正面可视部分的,更加科学的屏占比,其数据也达到了88.2%,确实是市面上的第一名。
平均边框则达到了惊人的3.37mm,比NEX足足少了0.4mm,同样名列第一。 vivo NEX的擂主地位,仅仅过了一期节目就被Find X 完全取代。
Find X之所以能达到如此震撼的全面屏程度,一个重要原因,是它的底部边框——也就是俗称的『下巴』,比NEX要更窄。NEX的下巴达到了6mm。 Find X ,按照我们包含边框的计算方式,仅有4.2mm,仅次于现在排名第一的iPhone X。
这要归功于 Find X 使用了三星提供的柔性AMOLED屏幕,从而成功地用上了与iPhone X同样的COP封装。其柔性的显示面板180度弯折,使触控IC与FPCB排线都成功偷渡到了显示面板的背部,让出了寸土寸金的下巴。
所以,虽然说Find X的四边并不等宽,但是极窄的边框数据,完美无刘海的额头与两边优美的3D曲面,共同完成了我们开始提到的,真·全面屏的震撼体验。
刚才我们先后说了Find X的惊艳外观,安全易用的人脸识别,还有正面超高屏占比的真·全面屏。但有得必有失。
Find X如此强调产品的设计导向,其付出的代价在哪里呢?
OPPO不是第一次用AMOLED,但在软件的调教上显然还不能驯服它。Find X的色准水平,平均deltaE为3.4,最高deltaE为5.1。略好于同门的R15,但是与市面其他AMOLED屏幕相比依然过于浓艳。
它的标准色温为6500k,很准确,并且在系统设置里可以调整。不过色彩模式不可调,并只能以P3的色彩空间去显示。并且它的相机与相册也只支持P3色域,还没有色彩管理。
各位看官是否有点熟悉?对了,我来重复一遍上期NEX的骚操作,当你用Find X拍了一张P3色域的子章,用微信把原图发送给朋友,朋友用sRGB屏幕观看到了一张欠曝和的子章,朋友把这张欠曝和子章上传到微博。微博显示了一张欠曝和子章。而我再次用我的Find X去看朋友的微博,发现在我的Find X上这张欠曝和子章又被强行拉伸到了正常饱和度。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原本就是正常饱和度的sRGB内容呢?原本正常的sRGB图片,因为Find X的系统不支持色彩管理,就会被强行拉伸至过饱和水平。
现在大部分应用还在采用sRGB色彩空间。这导致Find X在浏览大部分网页,刷朋友圈的时候,看见的照片几乎都是过饱和的。我在试用了几天的Find X之后,再抬头看一看周围,甚至感觉连世界瞬间失去了色彩。这样的屏幕显示效果,真的很难说的上是优秀。
刚才说到了曲面屏带来的整机的美好观感。但曲面屏也并不是没有缺点。最早采用曲面显示的三星也是花了两代时间,才把曲面屏功能优化到好用的地步。
小米在尝试了一次曲面屏之后,干脆放弃了这个选项。Find X 的曲面屏,在我们最早测试的时候曾经有严重的边缘误触,不过在测试系统更新以后,现在已经解决了边缘误触的问题。
在手掌贴到曲面边缘的时候,不会影响手指的正常操作。但边缘偏色的问题是没办法解决了,从屏幕正面去观察纯色画面,始终能清晰地看见两个曲面边缘的偏色情况。
另外,三星对自己曲面屏的功能优化有很多,包括边缘的快捷应用等等,充分利用了曲面在边缘上的触控差异性。
Find X目前还没有做出这样具有实用性的功能。目前可以设定的,有来电时的曲面边缘通知跑马灯,以及在曲面边缘滑动的操作,其中单侧向下滑动两次,切换上一个应用。两侧反方向滑动一次,开启分屏。
不过 Find X 的这个边缘操作的区域不大,只有弧边区域。在单手握持然后进行切换应用的操作时,大拇指的位置会非常别扭。如果手不大的话,还会影响握持的稳定性。而开启分屏的操作干脆不能单手。
为了全面屏的美观程度,3D曲面成了一个设计上的选择,却不是一个功能上的选择。3D曲面带来了良好的观感,但软件优化却没有及时更上。不得不说是目前Find X曲面屏的一个小小遗憾吧。
但如果不做这个3D曲面呢?双轨潜望结构带来了超过9mm的厚重机身。如果没有前后3D曲面带来的握感加持,整机的笨重感,将无法想象。所以,为了整机握感与美观程度,Find X目前的方案,我们也只能接受了。
说完外表再来说说内里。
Find X搭载了今年旗舰标配的高通骁龙845处理器。运行内存达到了顶级的8GB,而且是LPDDR4X高速运存。内置存储方面,我们手里这台是128GB的UFS 2.1闪存。单从数据来看,这应该是今年的顶级旗舰配置了吧。
但实际体验下来,我们却发现了一些小问题。
上次NEX的测评我们使用了一个『四排观战+轮流操作』的模式,力争让四台手机的游戏运行情况完全一致。这次我们依然采用了相同的方法,测试四款机型,选用海岛地图,画面模式选择为HDR高清+超高帧率+抗锯齿。
刺激战场的海岛地图显然已经不能让845手机拉开帧数差距。四款手机手机都是满帧运行。但是我在操作Find X的时候,左手大拇指感受到了异常的温度升高。
直到30分钟的时候,测了一个温度,发现Find X的正面最高温度,居然达到了惊人的45.5摄氏度,而且正好位于屏幕上半部分靠右的位置,横过来玩游戏时的,正好是左手大拇指控制人物快速奔跑的区域。
这样的表现使人非常惊讶。于是我们充好电,清空后台,再来一次。这一次游戏跑了两个小时,其他手机因为温度控制与机身散热的作用,温度基本与30分钟数据持平,甚至略低。而Find X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一路狂飙到了49.8摄氏度。
我在操作Find X的时候,大拇指的每一次前进都要顶着巨大的高温带来的灼热感。真的是名副其实的刺激战场。
通过观察热力图,我们发现了一些端倪。Find X 的热量几乎都聚拢于 SOC 的位置,但其他区域的温度就低了很多。从数据也可以看出,Find X 的最高温度与平均温度的差值,是最大的。巨大的热量散不出去。
电池性能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循环吃鸡的测试结果,3730mAh 的 Find X 居然以 2 小时 56 分钟的成绩,率先罢工。
而上一期表现最好的 NEX 可是有 3 小时 45 分的王者表现,两者的时间差,差不多可以打两把吃鸡了。
散不出去的巨大热量导致了极高的温度,金属边框和玻璃屏幕又把热量传导给了你正在游戏的左手。看起来很大的电池却有着不太尽如人意的续航表现。这几点使得 Find X 不太能担当一个优秀的游戏手机。
Find X 的热力图为何有如此表现,是否能通过软件层面的更新得到解决呢?
我们通过拆机发现,Find X 之所以有着这样的散热表现,与它的厚度和机械结构的复杂性,不无关系。
因为机械结构日常需要大量的升起,导致手机的顶部成了一个经常开放的区域。异物通过机械结构与后盖之间的缝隙进入手机内部空间,是无法避免的。所以Find X在玻璃后盖之下,多加了一层塑料盖板,并通过大量的封胶与泡棉,将通往电路板的道路完全封锁了起来。
在这层塑料盖板之下,还有一层支撑机械结构的塑料盖板。这导致我在拆机的时候,要拆掉两层塑料,才能看见电路板。这样的设计真的很少见。这两层塑料盖板,加上玻璃后盖,三层结构层层阻挡,让SOC的热量很难成功向后部散出。
既然后面出不去,侧面呢?不好意思,封胶与泡棉又把热量阻挡在了手机的上半部分。最后,无路可走的热量们不得不从正面的屏幕向外扩散。
因此在热力图上,我们能看见这样的热量分布,SOC正面局部累积了大量热量,使得那一个区域的手指几乎无法正常操控。而手机的其他部分却依然凉快。这样的散热问题,通过软件层面的降压限频,也只能缓解,却无法根治。
本篇内容精选自爱否出品的《OPPO Find X 评测》。
相关文章
-
李开复:未来几年,中国最赚钱的工作是什么?
文章来源:老铁商城2019-10-29 -
2019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
文章来源:老铁商城2019-10-29 -
科学家为什么钟情艺术?因为数学和绘画、音乐有相似的美感
文章来源:老铁商城2019-10-20 -
价格上涨“劝退”用户,奈飞为何逆流而行?
文章来源:老铁商城2019-10-18 -
王思聪“股权遭冻结”又上热搜!王健林当初给的“练手资金”还好吗?
文章来源:老铁商城2019-10-18 -
滴滴宣布开放城市交通指数数据集 助力交通领域科研发展
文章来源:老铁商城2019-10-18 -
A16Z合伙人:那些“连错都谈不上”的技术预测
文章来源:老铁商城2019-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