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链代发包收录,纯手工外链代发就找老客外链吧

站长新闻

您的位置:老客外链吧 > 站长新闻 > 互联网 >

产品高手的三个产品认知

文章来源:老客SEO 作者:老客SEO 人气:20 时间2019-08-21 14:50:19

俞军曾经担任过百度产品副总裁和产品首席架构师,是中国第一代互联网产品经理。

首先,俞军对产品的认知有一个核心的公式:“用户价值=(新体验-旧体验)-替换成本”。这也是俞军对用户价值的具体解释。很多人动不动就把“颠覆性创新”挂在嘴边,但俞军认为,先要把用户原先用的产品(旧体验),定义好,然后再减去“替换成本”。如果算出来的是负数,你的项目必死无疑;如果数字很小,你的项目恐怕做起来也很难;只有这个数字很大,才是你最应该做的项目。

比如,百度当年和谷歌竞争,其实不是靠产品做得比谷歌好而取胜的。因为那时候,大量用户突然发现,像新浪这样的门户网站,没办法满足对海量网站的选择了,搜索自然就成了主流的寻找方式。如果这时候百度和谷歌抢用户,等于百度把谷歌定义为“旧体验”,而百度的“新体验”必须高很多分才行,这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所以,百度的做法是购买“hao123”这样的导航网站,拼命抢夺第一次用搜索的用户,因为这些人的“旧体验”是零分,不管做成什么样,他们都觉得功能挺赞的。也就是说,一款靠谱的“新体验”不需要做到99分、100分,只要到了60分,就能占领消费者的心智了。

而腾讯当年抢夺用户的方式,不是依靠新体验比旧体验好哪里去,而是靠“替换成本”几乎为零做到。那时候任何一家创业公司做出个有新意的产品,腾讯都学一下,然后在QQ面板上加上一个小按钮就够了。不需要比原创那家更炫,而是用户“替换”起来太方便、太简单。

其次,俞军在湖畔大学的课堂上,用了一句话来总结产品经理,那就是 “理解用户,定义产品” 。虽然只有八个字,但真正做好这八个字的人并不多。而且,在“理解用户”这件事上,还分为微观理解和宏观理解两个层次。

先说微观理解,当年百度和谷歌有个很小的不同之处,搜索之后点击链接时,谷歌是在当前页打开,而百度是新开一个窗口。俞军说,美国人习惯在当前页打开,然后靠“返回键”回到搜索页。而中国这边,因为新浪搜狐网易等网站的习惯都是新窗口,所以应该延续这种习惯。为什么中国人喜欢这么操作呢?因为那时候的Windows关闭窗口的按钮是红色的“X”,更容易发现。而“返回键”是灰色的,很多人不太会用。很多人听到这里的第一反应是,这怎么可能,但事实就是这样。如果你没理解这一点,就很难成为伟大的产品经理。

当时湖畔大学还有人提问,为什么张小龙喜欢极简主义,用极简主义来设计app是不是天然正确?俞军回答说,极简主义的设计没有对不对,要看你服务的目标人群有多大。你想要设计成很酷炫的风格不是不可以,而且那些潮流人士肯定喜欢,但中国有没有一亿的潮流人士呢?而每天有8亿人用微信,这就意味着,你要让8亿人不看说明书也能用微信,这时候设计的时候能不极简吗?哪怕在你看来最微小的一点点儿差别,都有可能意味着3000万人会用或者不会用。如果是3000万的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一个按钮没有标红弄得鲜艳些,可能真的决定了他们的取舍。

俞军还举了个例子。搜索图片的时候,谷歌是点击之后默认打开图片所在的网站,而百度是把图片抓取过来,在百度上打开。这么做是因为那时候的网络环境不是很好,经常点进去一个陌生网站,就给你电脑装上一堆病毒。

说完了“微观理解”用户,那 什么是“宏观理解”用户呢?就是超越用户的思维框架来理解他。你肯定听过亨利·福特的那句名言:“如果你问人们需要什么,他们只会告诉你他们需要一匹更快的马车。”但其实人们需要的是更快。产品经理的伟大之处在于,他们超越了微观的雕琢,站在更宏大视野上,定义了新的产品该是什么样,然后消费者看到产品之后,就会反应过来,这就是他们想要的。

最后,俞军在湖畔大学还分享了一个观点,那就是“结论可以错,逻辑不能错”。俞军说他在用产品经理的时候,重点看产品经理的“理科逻辑”水平。结论是可以错的,毕竟我们不是生活在纯理性世界里。在真实世界里,你会受到各种干扰,你获取的信息也是有限的,而且,小逻辑往往是被大逻辑管辖的,你的有限几种方法论,也不可能概括所有的领域。但是,逻辑无论如何是不能错的,一个具体而微观的环境下,如果你的逻辑有漏洞,意味着你以后会不断犯错,即使这次“结论对了”,可能也是误打误撞得来的,人不能一辈子都依靠好运气。

联系我们

在线服务 外链咨询 二维码

扫码添加微信:juxia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