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现首例本土人体冷冻:从“冰冻人”到“复活”还剩四步!
人体冷冻技术是科幻世界里的常见桥段,但是,目前人体冷冻技术并未成熟,尚处于探索阶段,世界上采取人体冷冻技术保存躯体的人,数量也不多,且存在很大的技术风险。
灌流4小时,冰冻在零下196度!
2017年5月8日凌晨4时1分,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东院舒适医疗病房中,展文莲停止了呼吸。因罹患肺癌走向生命终点的展文莲女士成为首个在中国本土冷冻并等待复活的“病人”,具有突破性意义。展文莲女士的冷冻由银丰生命科学研究院以及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共同完成。
早在2015年,科幻小说《三体》编审之一,重庆女作家杜虹接受美国人体冷冻技术,成为中国首位接受该技术的人,只是与展女士不同的是,杜虹的遗体在冰冻状态下被送到位于美国洛杉矶的Alcor总部(全球最大的冷冻人体研究机构之一)。遗体头部将被分离保存在-196℃的液氮环境特殊容器中。
据相关报道,截至到2015年7月31日,Alcor已经冷冻了139名客户,同时他们还有1041名成员正等待在死后被冷冻。截止去年底,全球已经有300多位被医学上判定为死亡的人,保存在零下196摄氏度的液氮罐中。最早的一位践行者,整整追溯到50年前,至今,尚未有一位冷冻者复苏。
人体冷冻就是简单的降温保存吗?
有很多人会有这样的疑问,将人体在低温下冷冻保存和遗体保存有什么区别吗?
自然冷冻的方法可以冷藏尸体,但是冰冻过程会给机体造成不可挽回的损伤。人机体里无论细胞外还是细胞内都含有大量水分,如果直接进入液氮环境,体内的水会迅速结成冰晶,刺破细胞内壁,造成全身性的永久损伤。而细胞内的水结冰后体积膨大,对细胞以及细胞内的DNA物质具有更大的威胁。另外,结冰还会使细胞脱水,将最终导致细胞死亡。
所以冷冻技术的核心在于防止人体被损坏,实验者冷冻前必须先把体内的血液和水分抽干,置换成不容易结冰的防冻剂。
医生首先用稀释过的保护液逐步替换人体中的血液,随后用仪器打开遗体颈部的总动脉和总静脉,形成一个液体输入的回路,输入保护液。当人体内保护液浓度达到遗体保存要求后,继续监测静脉输出液体中保护液的浓度,当输出液体的保护液浓度与输入浓度一致时,表示人体水分已完全被替代。
灌流超过4个小时,整个过程需要在冰冻低温接近0摄氏度的情况下完成。医疗小组的专家会利用干冰给充满冷冻保护剂的冰冻人快速降温,使之降到零下130℃,最后再将其头朝下放入零下196℃的液氮杜瓦瓶中,完成冷冻过程。
头朝下是为了保证在液氮泄漏等意外情况发生时,能够第一时间保护头部。
已经死亡的人再进行人体冷冻有什么意义?
由于伦理限制,申请冷冻者只有在被临床宣布为死亡后,才能启动人体冷冻的操作。
法律和临床医学定义的死亡,并不等同于生物学的死亡。就算人已“死亡”,但大量的生物组织和器官都还保有完整的生命功能,并没有“生物死亡”。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我们对死亡的定义会越来越接近生物死亡 ,所以现在的人体冷冻并非冷冻真正意义上的死者 。
法律和伦理建设再次落到技术后面
1、解冻技术还未成熟
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刘静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现在能成功实施低温保存的只有相对简单的生物学对象,连人体器官的低温冻存都非常困难。
在复温复苏过程中,如果复温复苏速率过快,导致人体内外温度不同步,人体细胞就会受到物理应力损伤,在通过复冰点的时候,将有可能再次出现冰晶损伤,从而导致器官、组织受到伤害甚至死亡。
银丰生命科学研究院的工作人员也表示,他们之前曾经利用老鼠、兔子等动物进行了十多例冷冻复苏的预实验,但是并没有成功的案例,目前复温技术还在研究当中。
前不久,美国研究人员在《ACS Nano》期刊发表文章,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解冻方法,成功复活了冷冻的斑马鱼胚胎。解冻后的胚胎有一部分被培育成斑马鱼,但成功率并不高,超过三分之二的胚胎在解冻后一小时内死亡,到第二天则只剩下十分之一的胚胎存活下来。
不仅斑马鱼胚胎的存活率不高,而且从斑马鱼到人类的临床试验还有很大的一步要走,但也让人看到了一丝曙光。
2、医学进展远未到达理想水平
如果说复苏解冻技术正在研究进行中,并且在渐入佳境的话,那么医学上对于“死而复生”的研究可以说是停滞未前甚至尚未开始。
我们假象有一天有足够成熟的技术可以将冷冻的人体“唤醒”并且不对其造成额外的伤害,其复苏的冷冻人下一秒也是要进入死亡的。
上面我们提到的冷冻技术, 在零下100多摄氏度的冷冻下,由于分子活动减慢了不止13个数量级,使得本该腐化的人体像按了时间的暂停键一样。但是,当播放键再次按下,如果没有一种医疗技术能够将人从死亡边缘拉回来,这样的解冻还是没有意义的。
所以,如展女士是罹患癌症“去世”,就算有一天癌症得到了新的突破,那也只是针对那些患了癌症的人,而并非能够治疗像展女士那样罹患癌症已经在临床上被宣告死亡的冰冻人。要真的实现“死而复生”,还得需要更多的医学领域的研究,就近的看,早前颇受关注的“换头术”或为一个解法。
3、冷冻的人体能否等到技术上实现解冻的那一天
按照银丰研究员开出的人体冷冻收费标准,液氮罐40万,程序降温设备40万,体外循环机100万,呼吸机七八万,实验室搭建500万,据实验人员介绍,每一次冷冻手术,仅冷冻剂就要二三十万,而且每隔10天~15天就要补充一次液氮,这一费用大约每年5万。
所以,冰冻人体是一项极其耗费成本的工程,用“斥巨资”来形容也不为过。对于有冷冻意向的人来说,资金不是问题,但能否将资金供给能否持续到“解冻”到来的那一天也是个未知数。展女士的冷冻费用主要是由冷冻公司支付的,而冷冻公司是否能发展等到“未来”到来的那一天也未可知。只要中间有一个环节断了线,那么冷冻人明天身处何处都是一个问题。
4、法律与伦理的空白
从法律层面上来看,陕西德尊律师事务所主任陈灏律师表示,人体低温保存是一个新生事物,目前我国法律对于人体低温保存尚未有明确具体的禁止性规定,也就是对此类新生事物的态度在法律层面上尚不明确,而且这种保存方式后期如何处理,人体寄存方和保管方之间的权利义务如何确定,也没有具体的专门的法律规定,需要双方在现有法律规范框架下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协商和约定。
从伦理上看,先看一下比较近的DNA克隆技术,依靠这项技术人类已经克隆出了多利羊,而且以目前水平基本已经能够实现克隆人,但是由于伦理问题,目前在国内甚至国际上都没有实现合法化。也就是说,从人体冰冻到“死而复生”不仅仅需要技术上的成熟,还得得到相关法律的支持和许可。
有人担忧未来冷冻人苏醒过来发现亲人朋友都已经不在了,难以承受;或者发现自己脱离这个世界太久与之格格不入会极其痛苦,但这些担忧还是要留到我们能看到“冰冻人”真正苏醒过来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