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5万高校毕业生创历史新高,2017届毕业生就业近况几何?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我国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但就业形势复杂严峻,尤其是高校毕业生持续增加,2017年高校毕业生达到795万,创历史新高,化解过剩产能导致的职工分流、人和岗位不匹配等问题将依然存在。大学生就业问题再次成为各界关注焦点,那么2017年大学生就业近况如何?
1.中国经济放缓,整体经济下行,社会需求相对疲软: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就能拉动上百万人的就业,反之,经济的下行势必会影响就业岗位数量,进而影响到大学生就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招聘会更加谨慎和严格,如果大学毕业生没有较强的专业特长,招聘企业只能通过学校、学历、英语、计算机等等硬指标来衡量,这些都让很多应届生望而却步。
2.应届大学生毕业规模化,求职人数众多:2017年高校毕业生接近800万,再加上往年未就业和中高职业院校的学生就业总数量超过1600万,逐年累计的未就业毕业生以及海归等也会参与其中使得竞争更加激烈。往年大学生初次就业率在60%-70%之间,2017年大学生初级就业大概在60%左右。
3.毕业生就业质量和就业稳定性下降,就业满意率也在下降:2016年专科毕业生就业满意度最高(65.9%),其次是硕士毕业生(64.1%),第三是本科毕业生(62.4%),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满意率与就业薪资、就业行业、晋升空间等因素密切相关。从离职率来看,2016届应届生的平均离职率高达在23.3%,各层次毕业生的平均离职率分别为专科39.7%、本科20.8%、硕士9.3%,学历越高的毕业生工作稳定性越强,平均离职率越低。
在积重难返的大学生就业困境下,我们发现一个逆袭现象,在美国上市职业教育公司达内教育公布的2016年Q4财报显示,2016年全年招生突破10万人,在巨大的学生就业体量上却实现就业率90%以上,并且达内学生首次就业平均薪资高出社会大学生近千元,令记者感到好奇的是二三本的达内学生,如何突破职业瓶颈,创造逆袭?
分析一:社会大学生缺乏实习经历和动手能力,达内学生由于培训而实际操作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大幅增强
根据智联招聘《2017年应届毕业生就业力调研报告》的数据显示,大学生就业难首要原因就是缺乏相关实习或者项目经验,换一种说法就是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操能力直接影响找工作的成败,同时,这背后也透视出企业在招人时大都追求实用和低成本,通常都会拒绝动手能力差、需花费培训费用、稳定性不高的后选者。加之,近几年中国经济下行,竞争加剧,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工作环境变化的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此外,从求职的行业分布来看,大学生就业最热门的行业是IT/互联网/电子商务行业等行业,而达内主轴课程都是IT互联网行业,这也是达内学员就业比较火爆的重要原因之一。
分析二:社会大学生只有一半有明确求职目标,达内学生求职目标明确
其实大学生找工作比较困难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供需双方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企业不了解未来的员工,无法鉴定他是否可以为这个职位产生多大效益,大学生不清楚自己能为企业做什么,求职目标不明确,无法展示自己具备这个职位的能力。社会大学生有52%的学生有较为明确的目标定位,16%的学生还处于徘徊阶段,还有32%的学生没有任何的目标定位。而所有参加达内培训的学生,经过达内职业专家的辅导和四个月的技术学习和训练,求职目标十分明确。
分析三:社会大学生面试机会少、成功率低,达内学生面试机会更多、成功率高
经济形势不好,面试机会减少,根据智联招聘《2017年应届毕业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有66%的大学毕业生感觉找工作比较难的,并且这部分社会大学生平均要8次以上面次才能获得一个offer,达内学生大概推荐3-5次即可入职,面试成功率大大高于社会大学生。
分析四:社会大学生面试心态和面试技巧差,达内学生软实力方面更好些
我们可以看到《2017届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难的五大原因》除了实习经验、求职目标、面试机会外,还有两点毕业生嫌弃用人单位工资太低,达不到自己的期望值、以及缺乏面试技巧,这些都是求职软实力的问题,其实工资高低与很多元素有关,比方说行业,互联网、金融业就会比零售业薪资整体水平高;再者,岗位,做软件开发的比干行政和财务的起薪就高;企业性质,外资企业一般比民营和国企的工资高,所以,这个问题主要是毕业生对所要从事的行业和岗位的平均薪资水平和市场行情是否了解,如果想要获得高薪就要想办法进入那些能够获得高薪行业和岗位上去,但通常这些高薪岗位和行业都是竞争非常激烈的,你是否具备竞争高薪的硬实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世界高等教育发展与趋势》综合指出:中国高等教育的规模已经超过美国、印度、俄罗斯和日本,位居世界第一,2017年在校大学生人数达到2572万人,毕业生达到795万,这意味着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变为大众化教育,大学毕业生在职业竞争优势正在逐渐下降,加之中国高等教育改革落后与社会经济变化,中国高等教育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目标与社会需求有一定脱节等诸多问题,大学生必须增强职业教育观念,提升职业技能,通过职业教育重拾职业竞争力是他们未来的唯一出路。